• 161阅读
  • 0回复

青岛:借得风帆好行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8-31
第1版(要闻)
专栏:学习贯彻“三个代表” 达到新高度 取得新成效

青岛:借得风帆好行船
本报记者 宋学春
  7月以来,青岛市旅游大项目竣工接连不断:让市民、游客与大海零距离接触的6公里长的滨海步行道一期工程“开道”迎客;改造后的汇泉湾景观区又呈现在游客眼前;“海底世界”试营业,每天有数万游客涌进这里……眼下的青岛,吊机忙碌、车辆穿梭的工地上正建设着一个个新的旅游设施和项目,它们大多与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有关。
  奥帆赛场地落在青岛,使青岛的发展挂上了奥林匹克的风帆。如何充分利用承办奥帆赛这一良机,加快青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成为青岛决策层认真思考的大问题。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边学习边讨论边实践,引导全市上下努力将青岛建设成一座现代化的海滨旅游城市,以此为契机,拉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一路前行。
  科学规划是基础:“青岛有着天赐的优美自然环境,如果规划不好,就对不起700多万青岛人民,也对不起全国人民。”
  借承办奥帆赛良机,上旅游发展新台阶,是青岛确定的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在调研、决策中思考最多、用力最多的不仅仅是要把青岛建设成中国的“帆船之都”,更要在2008年到来的时候,展示青岛作为现代化海滨旅游城市的崭新形象。科学制定高水准的发展规划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
  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说:“青岛有着天赐的优美自然环境,如果规划不好,就对不起700多万青岛人民,也对不起全国人民。”为确保旅游产业规划能够在较长时期内对全市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发挥指导作用,青岛邀请国内外一流专家开展规划论证,还特地邀请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帮助指导并参与全市旅游产业规划的修改完善工作。
  “我们很高兴能为青岛服务。”两位丹麦籍专家艾瑞克·霍尔姆·彼德森和汉斯·卡尔·雅可布森先生对记者说。国内外专家“把脉”规划,使青岛旅游业有了更高的起飞平台。在一些具体项目的设计和建设中,青岛也请来国内外旅游规划和设计的顶尖“高手”,如“海底世界”项目的设计者,正是全球海底世界项目的始创者——新西兰海景公司。
  青岛市旅游局局长王建功指点着挂在办公室墙上的图表,向记者介绍说,青岛在加快自然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城市品牌资源“三整合”,构筑大旅游产业体系的同时,将十分注重做好“减法”。他解释说,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青岛市区尤其是沿海一线开发过热,导致沿海建筑风格杂乱、房馆过密、档次偏低、绿化不足,既不能适应承办奥帆赛的需要,又没有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为迎接奥帆赛,青岛不仅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建设必要的场馆设施,还要借机拆除沿海一线的违法、违规建筑,还美丽的海滨城市一个更加贴近自然的风景线,为奥运后的城市建设留出更大的发展空间。
  过去游人到著名的崂山景区,多是看看道教院落,坐坐缆车,半天时间就“一览无遗”。其实真正的崂山美景还藏在“深闺”。市领导多次与旅游局负责人、专家们一起遍访崂山的沟沟崖崖,就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如何吸引更多的游客等问题深入考察、调研。市长夏耕坚持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旅游项目建设调度会,督查进度,并现场办公解决问题。
  目前,按照规划建设的部分旅游大项目已掀开“盖头”。其中,滨海步行道是青岛迎奥运重点项目之一,全长40余公里,蜿蜒延伸于海边,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置身已竣工路段那秀丽的木栈道、古朴的石板路、别致的彩灯之间,海风拂面,轻雾绕身,游人可体验到与大海亲密接触的梦幻般意境。
  转变观念拓新路: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变建设单一旅游项目为开发多元化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消费选择
  青岛的夏天是热闹的,前来游览、避暑、海水浴的游人如织,但到了冬季,这里的景点就冷清多了,晚间的青岛也谈不上繁华。这种现象,青岛人自称为“冬冷晚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过去那种单纯观景的旅游观念正在悄然改变,人们需要更多的旅游加休闲的延伸服务,旅游消费需求也更加多元化。分析研究新的旅游需求,青岛市决策者们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开发旅游资源要做“深度”文章,变建设单一旅游项目为开发多元化、全天候旅游产品;延伸旅游服务,为游客提供不同层次的消费环境和项目。
  结合“山、海、城、文、商”等青岛的旅游资源特点,青岛设计开发出了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旅游产品:观光旅游、海上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节庆会展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科普旅游,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引人注目的是,创造了众多名牌产品的青岛工业企业也在旅游开发中大显身手,青岛啤酒集团在投资1500万元扩建青岛啤酒博物馆的同时,又在青啤二厂投资1000万元,对参观项目、厂容厂貌进行了系统的规划设计,装饰了企业文化长廊,设计开发出34个具有青啤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截至2002年底,海尔集团、青啤集团、青岛港等9家“青岛市工业旅游示范点”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00万人次。
  向游客提供滨海步行道的免费游、价格便宜的农业生态园观光游以及消费适中的攀登崂山游等,同时向国内外游客提供高档的度假区、休闲游……如今的青岛,已经开始形成多元化的旅游项目格局和个性化的旅游服务观念和方式。
  指着正在建设中的工地,青岛温泉旅游度假区工委书记李辉告诉记者:“度假区建成后,丰富的度假游项目可吸引游客逗留3至5天。”李辉介绍说,这里有50个山头和丰富的地热资源,投资过亿元的建设项目达7个,其中计划投资5亿元,可同时容纳1000人洗温泉浴、设有9洞高尔夫球场的麒麟山庄已开门纳客。在天泰集团计划投资36亿元的山海泉综合项目中,山地滑雪场、大型湿地公园和假日别墅村镇等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部分项目将于今年10月开门纳客。
  多元投资是关键:变单一的政府投资为多元化投资,用产业化思路发展旅游
  要做大做强旅游产业,项目建设资金从哪里来?青岛靠的是用产业化发展思路谋划旅游业发展,广开引资筹资渠道。
  新加坡西瑞克石油集团的老板到青岛考察,看中了原海洋公园地段,决定在此投资2亿美元建设“青岛极地海洋世界”。目前,该项目已正式签约,下半年开工建设,计划于2006年10月建成。“我们要将这里建设成青岛市标志性的游览景区,成为奥帆赛期间中外游客的旅游热点。”外方代表满怀信心。
  农民也看好青岛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崂山区中韩镇街道石老人村在寸土寸金的地方建起了生态观光园。“这1200亩山地是老祖宗留下的,如果搞房地产,村民马上就能得到实惠,可那是一次性的。”村党委书记曲孝琢掰着手指给记者算账:建观光园,安排村民125人就业,工程全部完工后还可安排160人,年年有收入。自今年4月25日开园迎客至6月底,观光园仅门票收入就达50万元。
  民营企业和社会资金也纷纷投入旅游业发展。总投资3500万元的雨林谷旅游区,由6家外地民营企业共同出资建设,已于今年4月30日对外试营业;薛家岛、崂山北宅的景区建设也吸引了大量民间资金;胶南市由政府、银行、景区和施工单位联手开发旅游项目,仅在琅琊台景区就累计筹资上亿元用于基础建设和景点修复。2002年,青岛市旅游投资30亿元,其中政府投资仅占34%,社会投资占66%。2003年,政府投资比重预计将降至20%。
  多元化投资还体现在旅游促销上。6月30日,青岛迎来100多名来自韩国旅游企业和新闻媒体的游客,青岛的各星级酒店、旅行社纷纷为旅游团提供车辆,承办午、晚餐,利用一切机会与韩国商家接触,推介自己的企业形象。一家旅游企业的经理说:“这比我们自己出国营销好多了。政府请来的几乎都是大老板,直接见面沟通交流,建立联系,能收集到他们的100多张名片也是一笔财富。”
  据青岛市旅游部门预测,举办奥帆赛等因素将使青岛的海外游客接待量在未来几年以年均16.32%的速度递增。到2008年,旅游业产值在全市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预计达到12%。“我们要鼓满奥帆赛之风帆,驾好旅游特色经济这艘大船。”青岛广大干部群众对此充满信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