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3阅读
  • 0回复

一切为了人民利益——广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9-10
第1版(要闻)
专栏:“三个代表”在基层

一切为了人民利益
——广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见闻
本报记者 蔡小伟 刘毅
  开栏的话
  中宣部再次组织的“‘三个代表’在基层”大型采访活动近日启动。
  12家中央主要新闻单位派出百余名记者,按照“三贴近”的要求,充分反映各地基层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等方面形成的新思路,在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群众生产生活、党员干部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上取得的新成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取得的新进展、创造的新经验、涌现出来的好典型,为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本报从今天起推出“‘三个代表’在基层”采访团记者采写的报道。
  这里的人们还清晰地记得,在抗击非典打响攻坚战的关键时刻———今年4月10日至15日,胡锦涛总书记来到广东,深入港口码头、企业车间、城市社区、乡村农户,与基层干部群众亲切交谈,殷切希望广大干部群众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他还强调,要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9月初,记者踏访广东,感受到南粤大地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奔小康的阵阵新风。
  降伏疫魔:保人民安康
  广州市新港西路176号,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戴上工作人员发给的参观证,记者走进这个非典时期世人瞩目的地方。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井然有序地忙碌着。
  4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前来这里视察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总书记为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时刻揪着心呢。”疾控中心党委副书记田利香感慨地说,“这也激励着我们加倍努力,做好非典以及其他疾病的防治工作。”
  疾控中心有党员144人,大多是业务骨干。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疾控中心谱写了一曲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壮丽篇章。非典过后,科研人员马不停蹄地开展了近20项科研课题:包括非典在内的流行病学研究、动物溯源、特效药物筛选、疫苗研制等等。目前,他们已经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关于非典的论文2篇,出版专著3部。
  与此同时,疫情应急培训在广东各地紧锣密鼓地展开。一个不断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正在铺开,一支时刻保持警惕的疾控队伍正在壮大。现在,无论广东什么地方发生疫情,都能及时收集信息上报,并采取隔离措施。
  加速发展:富民仍是关键词
  珠江口东岸的虎门,因160多年前林则徐在此销烟而名闻世界,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篇之地。不过,这部近代史写下的更多是“屈辱”二字。如今,这里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成为南国海滨的一颗璀璨明珠。
  走进楼高9层的富民时装城,记者立即被丰富多彩、款式新颖的服装深深吸引。同样被吸引的,还有每天数以万计的国内外客商。总经理孙俊才骄傲地告诉记者:“国际上流行的服装,10天之内就会出现在这里。时装城里有1200多个店铺,生意一直非常红火,已经有不计其数的业主和客商从这里走上了富裕之路。”
  除了服装,虎门镇有更多的人通过生产经营电子、信息产品和汽车、物流等主导产业,步入了小康。现在,这里共有14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1.8万多家民营、个体企业。2002年,虎门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4.26亿元,出口创汇10.87亿美元,全镇农村集体资产总额59.6亿元,农民人均年收入8180元。
  “古训说得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必须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时提出的要求,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这样才能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虎门镇镇长卢少雄如是说。
  在虎门,以强镇富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的新一轮大发展已经启动。今年,虎门一举投入240万元,邀请知名的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机构,绘就了发展蓝图。白沙汽车城、富马科技园、美景制衣厂、虎门物流园等总投资超过百亿元的23项大工程的建设将于今年拉开帷幕,为虎门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防灾减灾:心系群众解忧难
  碗口粗的大树连根拔起,香蕉林成片刮倒……在东莞的田间地头穿行,还随处可见几天前“杜鹃”强台风肆虐留下的痕迹。
  “多亏了村里的好干部啊!”谈起那天晚上强台风袭来时的惊险遭遇,一位70岁的老汉仍然感到几分后怕。9月2日下午4时,东江河边的东莞市石龙镇蒲西村委会接到紧急通知:第13号强台风“杜鹃”当晚即将登陆!村委会主任陈伟贤心里“咯噔”一下——他立即想到河对岸还居住着200多名外来人员。他们承包了1000多亩土地,养鱼、养猪、种地,住的是搭建的临时窝棚,根本无法抵御强台风的侵袭。
  陈伟贤等村干部立即带人赶到对岸,挨家挨户地走访,劝说农户们赶快转移到蒲西村躲避台风。入夜,风越来越大。晚上9时30分,第一批群众被安全送到已备好床铺被褥的蒲西村文化中心,车队马上掉头迎着大风去接下一批。到第二天凌晨1时30分,对岸的群众转移完毕,其中老人和孩子有60多人。
  当晚,呼啸而过的台风毁坏了大多数窝棚。所幸的是,由于防范及时,这里的外来农户无一伤亡。
  东莞市市长黎桂康告诉记者,这场强台风是东莞市近20多年来首次遭遇的正面袭击台风,其风力之大、为害之烈实属罕见。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心系群众,措施得力,1.3万多人在台风到来之前被安全转移,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现在,各项救灾工作全面开展,受灾较重的农户得到及时救助,群众的生产生活已恢复正常。
  台风过后,当地群众还得知一个好消息:今年,广东省开始实施“十项民心工程”,其中之一正是城乡防灾减灾——进一步提高预报准确率,积极探索应对台风、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有效办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