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7阅读
  • 0回复

“三化”并举推动延安经济跨越式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9-25
第16版(经济专页)
专栏:

  实施开放带动、城市带动、产业支撑的发展战略,统筹城乡经济,同步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
  “三化”并举推动延安经济跨越式发展
  王侠
  对于延安革命老区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出路在于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大力实施“两带动一支撑”(开放带动、城市带动、产业支撑)发展战略,统筹城乡经济,同步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坚持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矿产资源深度开发和农业产业化为重要突破口,把扩张经济总量与提高质量效益结合起来,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西部经济强市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牢固树立工业强市思想,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目前,延安市的工业经济总量在全省各市中比较靠前,主要靠的是骨干产业,特别是石油工业的拉动。工业经济存在结构过于单一的风险。延安在新型工业化上必须抓好这样几项工作。一是以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为依托,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优先发展石油、煤炭为主体的能源化工业,继续扩大产业规模,实施深度开发,促进产业升级,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巩固能源工业的支柱地位。二是以科技进步和信息化为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石油、煤炭、卷烟、机械等传统骨干产业,大力引进煤化工、油化工等高新技术,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推动工艺变革和产品升级。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广泛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实现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三是以基地、园区建设为载体,重点抓好千万吨原油产能基地、石油化工基地和子黄煤化工、煤电工业园区、延安科技工业园区建设,构筑骨干产业发展的平台和机制创新、人才技术聚集的高地。四是以农业工业化为目标,大力发展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业。积极扶持果品、草畜产品、蔬菜、中药材加工业的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
  ——强化产业富民的思想,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突破口,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思路,做大做强林果业、草畜业和棚栽业,努力在提高产品质量、推动规模扩张和提升开发效益、扩大市场占有率上下功夫。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强化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安全体系建设,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推动产业向优质高效和绿色无公害方向发展。采取多种形式扶持兴办一批龙头企业,同时依托市外龙头企业,实行跨区域联合,带动产业开发。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发展壮大营销队伍,使龙头企业、服务组织和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
  狠抓退耕、封禁两大关键措施,加强规划指导,严格检查验收和政策兑现,强化责任追究,巩固提高退耕成果。
  ——确立大旅游理念,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延安市以“两圣两黄”(中华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为主体的人文旅游资源驰名中外。要在继续巩固、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础上,提升以黄帝陵寻根祭祖和黄土风情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人文旅游,积极开拓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生态旅游,逐步形成红色旅游、人文旅游、生态旅游三位一体、相互补充的旅游业格局。
  ——壮大县域经济,夯实全市发展基础。发展县域经济,最关键的是确立产业富民、兴工强县的指导思想。产业富民的核心是依托广阔的土地资源,按照产业化的要求,着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规模效益。兴工强县的核心是加快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对有石油资源的县区,要充分利用石油开发积累的资金,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建设后续财源,化解结构单一的风险。对矿产资源缺乏的地方,必须在做大农业产业的基础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走工农结合的发展路子。根据产业政策引导民营经济不断拓宽经营领域,鼓励民营企业向城镇集中,向开发型、实业型和加工领域拓展。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内部机制,扩大规模,提高素质。
  ——实施城市带动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延安地处陕甘宁蒙晋大城市圈的中心地带,推进城镇化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也具有成为较强集聚辐射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经济基础和基本条件。实施城市带动战略,就是要以延安城区为重点,以县城和重点集镇为支撑,构建布局合理、相互依托的城镇体系。延安城区要按照科学规划、体现特色、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县城和重点集镇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把发展乡镇企业、完善农村市场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消除生产要素向城镇转移的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加速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
  ——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以招商引资为核心,紧紧抓住外资和东部产业、资本向西部转移的重大机遇,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大力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紧紧抓住国家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争取更多的国债投入;创新投融资体制,积极引进外资,激活民间资本,认真谋划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开发项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