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0阅读
  • 0回复

广东:树立全面发展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0-10
第1版(要闻)
专栏:学习贯彻“三个代表” 达到新高度 取得新成效

广东:树立全面发展观
本报记者 戴玉庆 刘泰山 韩建清
  今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南下考察,指示广东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广东省委、省政府立即组织学习落实,提出“树立全面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
  集约发展——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产出效益
  年初非典冲击,未能阻挡广东经济高速“列车”。今年前8个月,广东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056.14亿元,同比增长12.8%,为8年来最高。然而,经济总量并不能完全涵盖一个地区的经济质量与发展水平。广东不少单项经济指标与沿海兄弟省份相比,已出现差距。
  7月中旬,应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邀请,国家有关部委、行业协会组成产业竞争力专题组,对广东的机械、电子、家电、汽车、食品、造纸、纺织服装等九大支柱产业进行“会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认为,邀请专家为经济“把脉”,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是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增强广东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措施。
  提升产业层次是走集约发展道路的一部分。广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走集约发展的道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更加有效地配置资源,瞄准高层次的产业,提升现有支柱产业水平,用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
  集约发展要求优化市场结构,在开辟国内、国际市场上“两手硬”。近年来,广东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积极推进粤港合作和扩大国内市场,重视利用国内资源。7月初,粤港召开联席会议,双方达成服务业、跨界大型基建、旅游、高新技术等12项合作意向,推动大珠三角经济快速起跑。8月初,珠江水系9省(区)计委主任聚首广州,酝酿共建“泛珠三角经济区”,拉开了广东拓展经济腹地的序幕。同时,广东正努力争取在未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作出贡献。
广东要继续做强外源型经济,还要努力做大内源型经济。其中,发展民营经济成为重中之重。今年春节刚过,美的集团老总何享健等100名优秀民营企业的代表和优秀民营企业家披红戴花,坐在广东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主席台上。张德江3次点到何享健的名字。这个从5000元起家、而今企业年销售收入150亿元的民营企业家备感亲切。在这次会议上,广东省委、省政府宣布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提出“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发展”的方针,决定成立中小企业局,陆续推出了11个配套政策,给民企发展开“绿灯”。
  平衡发展——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素有广东经济“寒极”之称的清远市今年出现“暖流”。6月30日,清远市221个重点项目举行剪彩、奠基和签约仪式,总投资额超500亿元。广东人均财政支出最低的河源市,今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1%,增速名列全省前茅。
  这些迹象表明,广东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初见成效:一方面,继续加快珠江三角洲城镇群的建设,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另一方面,大力推动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广大山区把工业化的步点踩在了珠三角产业转移的节拍上,开始踏上腾飞之路,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的现象在悄然变化。
  实现平衡发展,最艰巨的任务是发展农村经济,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广东省委主要领导认为,我国的县治有2000多年的历史,发展县域经济符合中国的国情。“民富国强”、“小河有水大河满”就是最好的注释。所谓的“调整经济结构”,首先是调整城乡二元结构,发展县域经济,突破口是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抓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
  广东将转变观念视为山区跨越发展的前提,采取珠三角与山区市主要领导交流任职的办法,给山区带去新观念、新思路、新商机。清远市委书记、市长分别来自珠三角的顺德、深圳。他们走马上任,提出清远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后花园的“三化一园”发展战略,让人耳目一新,投资者闻风而至。此外,偏远地区的韶关、梅州、肇庆、云浮等市主要领导转变观念,明显加快了当地工业化进程。
  此前,广东省已经出台《关于加快山区发展的决定》,省级政府从单一的经济扶持转向对整个发展环境的扶持,特别是加强山区基础设施的建设,5年内安排375亿元扶持山区发展。今年,广东省又拿出20亿元,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农民平均减负50%以上。
  针对一些地市各自为政、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环境污染等现象,今年初,广东提出“整合珠三角,增创新优势”的奋斗目标。4月,广东省委、省政府邀请国家建设部部长汪光焘率队,对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进行专题调研。专家组提出《关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建议提纲》,修编《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如今,整合行动已经开始,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高速公路网、信息网等已在规划筹建。
  可持续发展——综合考虑经济与文化,以及人口、资源、环境多种因素
  号称“珠江虎”、经济总量全国第一的广东,今年喊出了“多做横比”、“追兵就是标兵”、“对手就是老师”等激励自身奋进的口号,全面查找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的不足,及时进行“补短”行动,力争实现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广东省委、省政府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都必须协调发展,决不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决不能“满了口袋,空了脑袋”,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总结抗击非典的经验教训,广东决定投入15亿元,在3年内建立一流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疾病控制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事实证明,协调发展迫切需要文化领先,以文化创新积聚发展后劲,提升生活质量。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不仅要建设经济强省,还要建设文化大省。广东对未来10年文化发展作出规划部署,出台若干文化经济政策,全力支持发展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深厚基础。
  广东进一步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支撑。广东在校大学生有46万。江苏比广东人口少几百万,在校大学生却有70多万;浙江人口比广东少3000多万,在校大学生有近40万。“补短”就要从发展高等教育、培养人才补起。从今年开始,广东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财政投入,扩大高校规模,加快高等教育发展。与此同时,大力加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实用人才。
  为了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广东邀请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环境规划院专家对广州、深圳、东莞等9个城市进行调研,帮助完善珠三角及全省的环保规划。广东省定下的环保目标是:让全省人民喝上干净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住上宽敞的房屋、在良好的环境中工作。
  一切为民的发展观——推进党建新的伟大工程,为全面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8月初,广东省阳春市合水镇新云村,40多户贫困农民喜笑颜开,搬梯上墙,卸瓦拆屋,其兴奋之情胜似过年。原来,市里投入170多万元,帮助每户盖一栋70多平方米的两层楼房。眼下,虽住在临时搭建的棚屋,但想到元旦就能搬进宽敞明亮的楼房,告别世代居住的低矮泥砖屋,不再为住房漏雨灌风发愁,村民们心里乐开了花。今后5年内,阳春市5万多贫困户有望分批解决住房难题。
  这是阳春市启动“确保群众无饥寒”工程的“开篇”,也是广东省实施“全民安居工程”的一个缩影。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语重心长地嘱咐:“广东的同志应该在如何实现改革开放和党的建设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方面积极探索,不断认识规律,不断取得成效,力争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方面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遵照总书记的嘱托,根据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不断研究、充实党的建设内涵,实现新时期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互相促进,是广东省委十分重视的大事。
  一切为民的发展观,要求心中时刻装着人民,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9月1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公布实施“十项民心工程”,涵盖了安居、就业、安康、农民减负增收、教育扶贫、外来工权益维护、济困助残、治污保洁、农村饮水、城乡防洪减灾等突出问题。这是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
  与此同时,广东省委将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全面发展的坚强保证。广东省委九届三次会议提出要坚持“两个务必”,做到“五个力戒”——力戒骄满、空谈、浮躁、奢靡、涣散,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在广东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广东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特别是医疗卫生系统的共产党员奋勇当先,坚守岗位,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批批白衣战士在抗非典一线加入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及时追授邓练贤、陈洪光、叶欣、范信德等为广东省模范共产党员,要求全省基层党支部过一次特殊的支部生活,以卫生战线先进党支部、模范共产党员为榜样,推进全省基层党组织建设。
  目前,以“创新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服务、优化发展环境”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活动,已在广东省直机关全面铺开。提高为人民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口号深入人心。广东省委还在全省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多、流动党员数量大、新的社会阶层人员分布广的特点,广东积极探索党员管理特别是流动党员管理的新机制,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和渗透力,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