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9阅读
  • 0回复

经济外温内冷劳工安全堪忧——台湾一周新闻述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11-27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海峡连线

经济外温内冷劳工安全堪忧
——台湾一周新闻述评
本报记者 吴亚明 曹宏亮
  曹宏亮(台北):每逢选举,岛内的气氛就显得十分诡异,具体表现为一切被高度政治化和泛政治化,至于政治语言和动作,更犹如脱缰之野马胡冲乱撞。在所谓的“公投立法”方面,“立法院”于26日、27日“加开院会审查公投法草案”,由于国亲两党、民进党和“台湾团结联盟”对“公投”版本各有自己的小算盘,“立法院”26日上午的“院会”空转,于是他们就协商决定27日下午4时就无法达成共识的条文进行表决。值得注意的是金门和马祖地区的两位“立委”吴成典、曹原彰,26日上午表示“公投”会挑起两岸纷争,不管是蓝绿版本他们都不支持。
  吴亚明(北京):岛内政治人物的言行根本就无助于台湾民众的福祉,甚至会给台湾民众带来灾难。但诡异的是,这些言行却能够屡屡占据大部分媒体的头条,公共议题的理性辩论则很少能够看见。高举政治议题,排挤民生议题;拼政治、拼选举淹没了所谓“拼经济”,对此岛内的有识之士难免忧心忡忡。
  曹宏亮:那么台湾的经济情况又如何呢?台湾的“主计处”上周末公布数字表明,在全球经济普遍好转的情况下,台湾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呈上升趋势,进出口有所增加。尽管台湾经济终于显现复苏曙光,但是如果仔细审视带动经济增长的来源及其组成,可以看到,台湾经济“外温内冷”的现象仍然无法改善,对于台湾未来经济的走势,必须抱持更审慎的态度。台湾是一个典型的小型、外向型的经济体系,对外贸易是带动台湾经济成长的引擎。因此,以前只要外部经济情况好,台湾就变得更好。然而,今年外部经济开始上扬,台湾的经济增长复苏力道却弱很多,答案就在于,台湾本身内部经济看不到复苏的情况,这也就是大家所谓的“外温内冷”现象。
  吴亚明:消费不振和投资疲软是造成台湾经济增长缓慢的两大主要原因:一方面,陈水扁上台之后,岛内消费成长率就开始大幅度下滑,失业率攀高,通货紧缩持续,加之利率太低,造成民众延迟或减少消费。而岛内政情起伏不定,民众对未来缺乏信心,更是导致消费减少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岛内的民间投资成长率也在持续下滑,其原因除了在于岛内投资环境不佳以外,更重要的还是民众对于台湾当局的信心不足,包括经济建设政策的摇摆与两岸政策的混沌不明。
  曹宏亮:以今年为例,前三季度台湾的消费增长率仅为0.21%,当局和公营事业的固定投资成长率分别为-2.69%和-7.47%,这些数据都显示,台湾当局对经济成长率的贡献是负面的。此外,目前岛内经济复苏以及投资增长多集中在高科技企业,对于传统企业没有多大助益,对创造就业机会与降低失业也不会有太大的作用。
  吴亚明:其实这中间还有一些情况值得注意,一是今年下半年,随着外部经济的强劲复苏,台湾出口也呈两位数增长,但是主要表现在对大陆出口倍增。今年1—10月,台湾对大陆以外地区的出口只增加0.1%,几呈停滞状态,尤其对主要出口市场的美国、香港与日本,都是负增长。显然,今年台湾出口几乎全靠台商在大陆投资,运用大陆资源及市场所增强的竞争力,才能维持台湾总出口的增加。二是台湾“主计处”预估今年总出超的扩大,对今年台湾经济增长提供82%的贡献。然而今年台湾对大陆的出超预计是去年出超增长的6倍多。如果要说台湾今年3.15%的经济增长,全是对大陆出超扩大的贡献,一点不为过。岛内舆论认为,两岸经贸紧密结合,提升了台湾竞争力。执政当局如何应对,以创造台湾2300万民众最大利益,则“有赖领导人的智能了”。
  曹宏亮:现在看来,选举当前,民进党和其他政党都在努力“拼选举”,大概不太可能有余力用来“拼经济”。
  吴亚明:这一周,岛内举行了一场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妇女和劳工代表认为,他们所关心的妇女权、劳工、照顾体系等重大议题,在这次的选举中,几乎都淹没在政治口水中,完全被政治恶斗所排挤,根本没有讨论的余地。他们认为政治人物讨论人民的社会权、生存权问题,才是对台湾人民负责的表现。
  曹宏亮:22日,台湾南北分别发生工厂大爆炸。位于桃园县芦竹乡的辉腾泡绵公司,上午疑因调配化学药剂不慎突发爆炸起火,火势虽在一小时内迅速扑灭,却酿成四死一重伤惨剧,厂房被炸毁,周围民宅玻璃也被震碎。另外,嘉义县嘉太工业区的一家化工厂,同日早上突然发生大爆炸,造成30余人受伤送医,其中2人伤势严重,已经被送进加护病房。
  吴亚明:在接连发生3起工厂爆炸伤亡事故后,劳工安全问题引起岛内各界关注。据统计,近10年来,岛内有6000余名劳工在工作中丧生,4万余人终身残疾,伤病人数超过24万人,平均每天有近2人在工作中丧生,近12人终身残疾。岛内媒体指出,近几年来,台湾因为对工业安全有所疏忽而导致的伤亡案件不断上升,不但造成工人丧失宝贵生命或健康,连带使很多家庭也为此失去生活支柱。舆论认为,台湾劳工伤亡频繁,岛内工业安全政策、规章等显然有必要进行检讨。
  曹宏亮:劳动监督检查力量捉襟见肘,也是造成岛内劳工安全隐忧提升的原因之一。资料显示,目前台湾登记适用“劳工安全卫生法”的企业有28万家,但当局所属劳动检查人员仅有280人,平均一名检查员要负责检查3万多名员工。舆论指出,对于劳动检查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舆论曾多次反映,主管部门也清楚,却因为预算经费或人员编制的限制,始终无法补足人力。这就反映出台湾工安问题严重的另一个症结:当局态度上的轻忽。
  吴亚明:如此看来,我们的台湾同胞只能自求多福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