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向进军在康藏高原上的英雄部队致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05-23
第4版()
专栏:

向进军在康藏高原上的英雄部队致敬
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团西南分团
向祖国的康藏高原进军的另一支解放军老大哥们,以无比坚强的毅力和决心,翻过了梅里雪山,走向祖国的边疆。他们发出了铁一般的誓言:“要以战斗的姿态,胜利地挺进祖国的边疆,为巩固国防,建设新西藏而努力。”他们翻过了拔海五六千公尺的高山,涉过了水势湍急的大河,克服了一切困难,胜利地完成了挺进祖国边疆的伟大任务。翻过几千公尺的大雪山,是一件十分艰苦和困难的事。这些艰苦和困难,有时候是比我们在朝鲜战场所遭遇的还要严重。我们在朝鲜战场是与猛烈的炮火作斗争,他们进军西藏却要与无穷无尽的自然界的障碍进行战斗。
在康藏高原,终年积雪,去年八月,一个月只有三天见到太阳的出现。九月一整月才有八天晴天。藏胞们还说:“这是毛主席和解放军的洪福,难得的好天气。”高山上空气稀薄,连呼吸都感到困难,常常使人喘不过气来。到山顶上,有人的脉搏急骤增加到每分钟一百五十次(正常人为每分钟七十到八十次)。饭也常煮不熟,烧一锅水,有的时候需要两三个钟头。山上白茫茫的一片,有些同志们的眼睛也发花了。文化教员吴正坚同志,一只右眼让雪刺瞎了,仍然不停的工作,还要帮助战士扛粮,获得了模范工作者的光荣称号。路难走的情形,我们听了下面的几句话,就可以了解一些了,藏胞说:“一二三,雪封山。四五六,淋得透。七八九,正好走。十冬腊,学狗爬。”这就是说一年中只有七八九三个月好走,到十冬腊月雪一封山,走路就异常困难了。山路尽是冰雪,走不多远鞋底上就结上很厚的冰,同志们管这叫做“穿高跟鞋”。沿路,人烟稀少,在梅里雪山到祖秀马拉山五百里的路程中,只有门工和竹瓦根两个小村庄一共还只有八家人家。所以沿路吃、喝、住都成了问题。当时盐井还有残余敌人在负隅顽抗,他们曾经吹过这样的大话:“梅里雪山是天然的碉堡,别说解放军,就是一只鸟也难飞过来。”但我们的英雄们就从鸟飞不过的山顶上克服了万难,取得了胜利。某部向盐井的进军中,在雪山上行进了两天一夜,山上下雪,山下下雨,同志们的棉衣帽子常常淋的透湿,结成了冰,也不叫冷;住的帐篷外边大了、里边小了,外边不下了,里边还在下,冻的又硬又亮,也不喊苦。他们还编了快板唱道:“头戴琉璃帽,身穿玻璃衣,铺的桦树皮,住的神仙洞。”帐篷是搭在半山坡上铲平的一小块雪地上,地上好像铺了一块白色的大理石一样。战士们形容吃饭,怎么说呢?他们说:“筷子越吃越粗,饭碗越吃越小。”确实是这样的,常常吃着吃着,连饭都成了冰块了。困难是这么多,英雄们是怎样战胜困难的呢?他们以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的精神和困难搏斗,表现出无比雄伟的力量。他们说:“路长没有我们的大腿长,山高没有我们的脚面高,山大还没有我们的决心大。”他们,就是用这种毅力和决心战胜困难的。后续的辎重部队为前边的部队运粮食,需要架一座十四丈长的大桥,云南军区工兵某部,接受了架桥的任务。河面宽,水流急,河里经常翻腾着一丈多高的大浪,藏胞们都说:“这条河自从开天辟地以来都没有架过桥,水又深,浪又急,放进一块大石头还要冲多远哩!”某工程师也接着说:“必须修吊桥或铁索桥,这没有起重机架桥机,光凭几把斧头锤子,不可能。”
但是,战士们却发下了心愿,他们响应了党的号召,架不好桥,粮食运不过去,粮不运过去,就不能保证前边部队胜利地完成任务,于是他们提出了响亮的口号:“向朝鲜战场上抢修‘炸不断的桥’的英雄们看齐!”他们发挥了无比的智慧,没有起重机,也没有架桥机,只用木料,斧头,锤子,和双手架成了在××河上历史上的第一座大桥。开始,困难是很多的。光就拉木料来说,这桥须要一抱多粗的六丈多长的大树才行。那么长的树拉到河边去也就成了问题。一个连用鸡蛋那么粗的绳子拉了一早晨,还只拉五六丈远。他们的连长想道:“这不行。”于是连里召开了支部大会,号召大家想办法。经过群众的讨论,他们想出了在大树底下垫上滚木,两边用杠子“挠”着,喊着口号,唱着歌,很快就把几百根大树拉到河边去了。党员王玉德,在拉树时被山上滚下来的石头扎中了肚子,伤势很重,同志们要他下去休息,他说:“正在任务紧急的关头,我怎样也不下去,受了伤,重活不能干,做轻的。”就这样,他牺牲了。这种精神鼓舞了大家。
奠桥基的地,需要把杂乱堆积的大石头炸平,带的炸药用完了,他们就用铁铲一铲一铲的把石头敲碎,三排一个战士冯家有说:“石头硬,我的决心比它还硬。”手上打了许多血泡,身上也震的裂了口子,终于坚持到把桥基打平。
树也拉来了,两头桥基也打平了,怎么往河中间架呢?结果战士们想出了从两头一层压一层的往中间架的办法,当中的桥板,用一根溜索,一边高一边低地系在两岸,中间打一个大结,把桥板系在高的一头往中间溜,溜到有结的地方,就停止了搭在那一头架好的木料上。于是架桥的任务胜利地完成了。
辎重团往前边运粮食,在五千多公尺高的梅里雪山上设立运粮站,气候是那么冷,七月天就穿上了皮大衣,路又是那么远,那么难走,途中运粮人吃掉四十斤粮食,才能运到目的地一斤。同志们想想看,这当中有多少困难?大山中,整天是风雪漫天,浓雾密罩,空气稀薄,脖子常常像是有绳子勒着一样,头脑也晕痛。吃过饭后肚子又胀又痛。只好每晚喝些酥油,辣汤。牲口也每星期给灌四两酥油。大雪刺得眼痛,睡不着觉。每天只能睡上四个钟头,有时睡着睡着就没气了。但在这种艰苦的运粮中,却涌现出了不少的英雄模范:梁隆富个儿大脚也大,发的鞋子嫌小不能穿,他就打赤脚在冰雪上扛粮,把脚冻裂了一寸来宽的口子,但仍用破布包了一拐一拐扛着跑。七连十班长张镇成,一次扛四包(一包是六十斤,共二百四十斤),同志们喊他是老牛,他笑着说:“我就要像老牛的精神一样来为人民服务。”有一次,八匹牲口一连串的滚下了山沟,战士吴三元一看也跟着溜下去,把一二百斤的驮子给扛上来。这时,手已经冻得伸不开,但他却用拳头塞着跌破的米袋,继续前进。为了提前完成任务,所有的人都参加了扛粮。俱乐部一位十六岁的小女同志周光月,也扛了六十斤一包的粮翻过了山顶。团委问同志们苦不苦呀?他们都答道:“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艰苦奋斗,打击敌人,我们吃点苦不算什么。”
在那白茫茫一片的雪山中,牲口吃的草非常缺乏,战士们只好割竹叶来喂牲口。竹叶也不是漫山遍野都有的,同志们钻在湿树林子里,往往手指折出血来,棉衣撕得稀烂。七连的战斗班,接受了这个艰苦的任务后,全班在三十五天中折了五万零四百六十斤竹叶,保证了牲口的吃食。自此在一九五一年全团的评功会上,光荣地选为“割草英雄班”。
英雄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不但完成了任务,而且时时刻刻,都在关心和爱护着祖国人民的财产,饲养员黄炳发给牲口喂料时一粒也不撒,把牲口撒下的还一粒粒的拾起来,三四个月中,总共节约了十几斤料,并且还把马粪里没有消化的草一根一根拣出来,洗干净后,再喂牲口。还有铁工排的同志,他们钻研技术,摸着了“掌裹平光钉槽深,多冲一分耐一分”的窍门,打的马掌又牢又省钱。一般只能用一个多月,他们打的可用三个月。并创造“一炉二砧”的办法,大大的省了一笔木炭费。于是他们编了一个快板说:“难事就怕有心人,掌握火候要留神,一炉二砧是奇闻,又省炭来又省工。”在他们的努力下,在所打的一万八千个铁掌中,就节约了两万斤木炭和三千多斤毛铁。炸石组的同志们也提出了“一斤炸药五立方”“石头就是杜鲁门”的响亮口号。由于他们动脑子想办法,只用八十斤炸药就炸了七百三十六立方,为祖国节约了六十六斤炸药,相当于一千多万元。
就这样,他们用坚强的毅力,刻苦的精神,战胜了困难,胜利地完成了光荣的进藏和援藏的任务。
西藏的人民,多么热烈地欢迎和拥护解放军老大哥呵!他们曾身受过帝国主义及国内反动派的压迫。人民军队却给他们带去了幸福,帮助他们学习,以至担水、拾粪、收割。他们惊异这些人怎么能从梅里雪山的那一边运来了粮食!他们佩服这些人怎么能在那样宽的河上架起那么大的桥来!他们说:“共产党的马木(马木是藏胞语言,就是军队的意思)比神人还强,简直是天兵天将。”
让人民永世赞美这支英雄的部队吧!让帝国主义者和国民党反动派在这支英雄部队所创造的奇迹面前发抖吧!在毛主席和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为了西藏人民的解放,为了捍卫祖国神圣的边疆,他们永远勇敢地前进。在他们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打不败的敌人!伟大的老大哥——解放军,我们向你们致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