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进展神速挑战巨大——’97科技热点对话
发表于 1997-12-31 00:00
和视盘机的组装中究竟有多少高科技的含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以计算机芯片为最主要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正极大地改变着今天的社会经济形态,这一点却是不容置疑的。从年初起,一个新的名词开始反复在人们耳边回响,那就是“知识经济”。在这种新型经济中,知识已经成为比原材料、资本、劳动力、汇率更重要的经济因素。
从这种意义上讲,葛瑞夫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厂商英特尔公司的总裁当选本年度《时代》周刊的风云人物,决非偶然。和10年前机器人的入选相比,人们对科学和经济社会关系的认识显然已经大大深化。
◆也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股市上的高科技板块受到了出人意料的一再追捧。许多“股民”在这一年的悲欢,与这个板块的涨落息息相关。
但总的说来,无论是股民还是工业界,可以“炒作”的科技题材还是太少。为了启动消费,我们琢磨过房子、汽车,琢磨过保险,没想到一个不起眼的VCD成了市场的热点,一个微机行业成了争相“插足”的目标。我们的研发与生产体系之间的严重脱节,使企业很难规划和形成有自己特色和竞争力的产品线,只好到市场上去追大溜,结果一哄而上。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象,国家经贸委和国家科委先后召开了技术创新工作会议,强调技术创新要以市场实现程度和获取商业利益作为创新成功的最终标准,并以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随着技术创新工程的启动,一批归属于企业的工程中心将发挥更多的研究开发作用,中国将逐步在企业内部形成研究开发与生产紧密结合的体系。
●与电子行业人声鼎沸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航天和核技术领域的奋争显得十分沉稳。我国航天产业一方面紧急医治转型期中患上的综合病症,一方面以坚强的神经面对残酷竞争的挑战,最终取得本年度6次卫星发射的全部成功,保住了来之不易的国际市场。随着“10兆瓦高温气冷堆”主厂房的封顶和大型集装箱检测系统工程化研究的完成,核技术的民用化正结出甜美的果实。30年前对“两弹一星”的巨大投入在今天获得的这些丰厚回报告诉人们,咬紧牙关在战略制高点上集中力量并取得自主知识产权是何等地重要。
说到科技战略,科技界人士对十五大提出的“从国家长远发展需要出发,制定中长期科学发展规划”备加关注。大家普遍认为,随着跨世纪科技发展战略的制定,中国科技战略的布局将日渐明朗,而产权结构调整和各行业减员增效的实施,为科技界彻底克服投入乏力、人员臃肿的老毛病提供了极其有利的大环境。
◆1997年,我国科技队伍的全国性代际转移继续进行。因为人才优势事关所有科学机构在中国未来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各科研院所也像企业界一样加入了人才争夺,并不断加大吸纳人才的范围和力度。
上一页  (2/2)
回帖(0):

全部回帖(0)»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