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人民治河与“河督”治河
张含英发表于 1949-11-30 00:00
巨轮的力量发动了!停滞在睡梦中千余年的古国因此有了新生!
我愿再举一个实例,表示这个力量。一九四八年的春天,胶济路还没打通,黄河上也不断有搔扰。仅山东省济阳县以下的沿河十县(内有新县二)春厢工作,就超出了山东全境解放前五年工作的几倍。据山东省河务局的报告:总计修筑各种土工一百六十一处,用土约二百六十万方(一九三九——一九四一,及一九四四——一九四五等五年的工作,仅当此百分之十二);共修各种秸埽三百一十八段,连同备防料物,共计秸苇柳枝四千四百万斤(前五年的工作当此百分之四十);共修砖石坝三百一十七段,连同备防料物,共计砖石八万方(前五年的工作当此百分之七十八);用民工一千三百四十万个,技术工十二万五千个。共计化费用粮四千六百五十万斤(前五年的化用当此百分之六十三)。而这一段的河长不及二百公里,还不到以前山东全境河道长四百五十公里长的一半。严格说来,括弧内的百分数都应该减半,才是正确的比较。又据黄委会的统计,山东平原两省共用土约三万公方,砖石约五十五万公方,秸柳约两万万市斤,和以前的就更不能开比例了。可是在这样的艰苦情况下,这些成就从那里来的?山东河务局在一九四八年春修堤工程总结里告诉我们:“……甚至直到今年四月初,沿河干部和群众,对于我们究竟在大汛前能否应付工程的紧急需要,还是抱着很大忧虑。下游特别是蒲台,需要极大的土方工程,但黄河南岸的人力不敷分配;全河需要巨大数量的砖石料,但我们除了几座小窑外,没有任何砖石产源;下游需要大批粮食,但因蒋灾和天灾,下游粮食已告枯竭,必须由上游杨忠县运送工粮;而这时还正当胶济线进入决议,敌机不断袭扰我黄河上的交通,西部沿河更经常在敌人攻击的威胁下。这些条件给予工程以几乎不可克服的困难。但当四月治黄会议上,区党委、行署了解全部情况,并在华东局、省府同意下,做出坚决的决定后,全区的力量,便迅速动员组织起来,沿河各县的献砖献石,义务运输,突击材料运动展开了;二期工程在“天下农民是一家”的口号下,外区治黄的远征军组织起来参加突击,治黄工程在空前规模的群众性的运动下,仅在短短两月间,便全部改观;在区党委、行署的号召之下,济阳县党政领导着群众在对岸敌人碉堡的火力下,在敌机经常袭扰,民工及大车牲口时有死伤下,英勇的突击完成十二万公方土的工程,献运六千公方石料,解决了全部工程需要。……坚利以下十万人口的小县发动了空前规模的,利用每个生产空隙的群众性的修堤运动,自力更生完成土工一百四十余万公方。……河北吴桥、东光、振华及山东阳信、无棣等五县组织了数达一万七千余人的治黄远征军,……”这一切不必再多引了。看出来这力量是从那里来的吧!其他各段的例子,也不必再列举了。
无论是修堤或防汛,都是依靠人民的力量,要想发动这一伟大的力量,基本上在于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广泛深入的政治动员,使群众明白了为谁工作,将治河和自救连在一起,自愿自觉的参加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着饱满情绪。并且必须给群众解决具体的困难,利用农暇,组织互助,照顾到农村生产和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可以先借给一些粮食,使民工能安心的在堤工上工作。生产是群众基本利益,必须解除治河与生产的矛盾,并规定合理的工资制度,按件给资,多做多得,规定公平的分工办法,由群众酝酿讨论,快做快完。再则对于工具帮助着准备好,使人力和工具得到适当的配合。并以技术上适当的领导,以群众教育群众,发扬群众的创造性。这样,工具、技术结合着饱满的情绪,工作效率就要大大提高,群众的力量才能合理的发挥出来。
治河工作是通过组织群众、教育群众来进行的。是一个有组织的群众性的工作。拿河南省和平原省的一九四九年的防汛来说明。除了黄委会和三省河务局以下的各修防处和工程队外,沿河各县,皆设立防汛指挥部,专事处理防汛事宜,由县长任指挥长,修防段长任副指挥长,县委书记任政委;段界跨两县者,正副段长分任两县指挥长;下设三股办事。沿河各区设立防汛指挥点,原则上以十华里设一个,由区级派一较强的干部任指挥长。村级防汛,由村干指定专人负责。长期防汛员以庵或堤屋为单位,按水流上涨的情形,每庵由一人可增至十二人。危急时总动员上堤严防。临时防汛员,就是防汛区的自卫队员,平时在家生产,遇水涨临时上堤。这是一个非常严密而负责的组织,经过今年大汛的考验,这个组织确是发挥了极大的力量。
以上是民工和防汛的概况,和以往对照是大不相同的。姑且不说思想上的差别,单就办法来讲,从前征工是由统治者强迫的,民工的吃食是先由人民分摊的。到了完工几个月后,政府才将经费发下来。美其名曰按工给值,但是因为人民没有组织和经验,五个民工不当一个包工。就是作工时按工发钱,也是不够吃的。况且又在几个月以后发放,人民早散了,那里会跑几十里路再来取款?多半是由县政府的负责人代领。这些钱究能不能到人民身上,或能得到多少,是难以揣测的。所以一般沿河居民的印象是向来
下一页上一页  (2/4)
回帖(0):

全部回帖(0)»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