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转型期”创作琐谈
陈骏涛发表于 1989-02-28 00:00
的代表。跟当今我们这个“转型期”社会的特点一样,这些作家的艺术探索也表现出“转型期”的特点:充满着创造,也充满着浮躁。他们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最大贡献可能是在于把小说这个基本上是反映的艺术变成了表现的艺术。他们所创作的先锋实验小说尽管面临着困境,甚至连昔日的支持者也对之表示失望,但它们仍在生存着、发展着。它们依然拥有一批读者,而且依然受到一些有威望的刊物的青睐和一些批评家的支持,也不断有一些可读、耐读的作品出世。因此,说这些小说面临困境似无不可,但要说它们已经走向衰落似无根据。这些先锋实验小说自身也处于变化之中:从变着法儿丢掉小说故事情节的框架到变着法儿巧妙地营造小说的故事情节。这可能有利于扩大这些小说的读者层,帮助它们摆脱面临的困境。
第三,跟上述的先锋作家年龄相当,近几年崛起了一批年轻的“写实”小说家,例如朱晓平、李锐、李晓、刘恒、方方、池莉、杨咏鸣、周大新等等。他们作品的出现使得因为新潮作品的冲击而显得略为暗淡的写实小说重又得以复兴,而且表现出与传统的写实小说的某些新的特点。这些特点概略地说有:其一,重视表现普通人的生存境况,不避讳现实的矛盾和缺陷,对现存秩序不满足,表现出一种求真的意识,一种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精神,一种深邃的人道主义精神;其二,从写英雄到写普通人,从创造典型到典型的淡化,从写外世界到写内世界;其三,艺术观念和表现手法的开放性和相容性,这就是说对写实主义之外其他各种表现方法并不采取封闭的和排斥的态度,而是勇于借鉴、勇于吸收的。这样的文学不管是从其思想内涵和艺术取向上看,都是既适合中国的国情,也适合中国当代多数读者的阅读口味的,因而其前景是可以乐观的。
    低谷还是转型?
总之,我以为,尽管当今文坛的状况并不令人振奋,但似乎也没有理由悲观。如果我们不是迷恋于旧的文学格局,满足于去追逐文学的表面的轰动效应的话,那么如今文坛的状况也许还不能说是不正常的。说文坛处于“低谷”期,似乎并不能透视其本质,要说它正处于“转型”期,也许更为确切。“转型”期文坛的特点,套用一句现成的话来说,就是一切都重新开了个头,一切都在重新安排之中。文学从单一和封闭的格局,而到如今的多元和开放的格局,其主要的特点就是多种文学潮流并存、互渗,形成了一种错综繁杂、变动不居、紊乱无序的状态。我们当然不会满意和满足于这种状态,但也不必因此转而怀恋旧的状态。鲁迅说,“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我想,这也应该是我们——一切赞成改革事业(包括文学改革)的人的无可推卸的责任!
上一页  (2/2)
回帖(0):

全部回帖(0)»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