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友谊效益友谊人——记优秀企业家陈方祥和他的友谊公司
郑德刚 苏会志发表于 1989-12-31 00:00
年产值就比改革前历史最好水平增长了86%,利润翻两番,人均收入翻一番。人人的收入都按合同兑现了,唯独陈方祥自己的没兑现,他只拿了基层一般干部的工资。
家底渐渐厚了起来,陈方祥如虎添翼。背靠油田这块宝地,他上西北,下江南,先后与全国8个省、市的十几家工厂和科研部门协作联合,办起了塑料厂、粘接技术服务公司等7个联营厂,发展了十几个经济联合体。为了搜集信息,他还别出心裁地在大庆市火车站租了一块700平方米的地方,安上了直拨全国各地的电话,设立了经济情报、贸易等四个业务部门,还开展6项服务,边做生意,边探消息。
(四)
陈方祥红火了,有的人眼睛也红了。一封匿名信把他告到上级纪检部门,能用的帽子全扣在他的头上。为了对陈方祥本人和全体职工负责,纪检组开进了公司,三个月仔仔细细查了上万笔帐。这三个月,陈方祥把委屈深埋心里,带领职工狠狠干了90天,办起了三个工厂和一个汽车配件商店。三个月后,陈方祥体重掉了3公斤。工厂落成之日,正是纪检组宣布他清白如水之时。“创业有功,改革无罪!”上级党组织给他下了结论。有的纪检组成员干脆表示,要留在公司里跟陈方祥一块儿干。陈方祥流泪了,他说:“最大的关怀莫过于党组织的信任和同志们的支持。”有人提出要治治那位乱告状的人。陈方祥一笑说:“我感谢那位写信人,他等于花钱为我作了广告,又给我敲了警钟。”
1987年9月,在全国石油企业深化改革座谈会上,石油部的老部长王涛听了陈方祥的汇报后,称赞他是“大庆油田集体企业的优秀企业家”。这是对陈方祥恰如其分的评价。改革几年来,陈方祥连续几年被评为大庆市劳模标兵,1988年又被评为东三省优秀青年企业家。他的改革事迹写入了《中国优秀企事业家列传》、《黑龙江省优秀企业家列传》和《大庆市优秀企业家列传》,中央电视台还播放了他的专题片《勇敢者的事业》。
整整五年的时间,陈方祥和他的伙伴们掉了几层皮,真正是白手起家,办起21个经济实体,从单一的农副业生产,发展到今天的养殖、化工修理、机械加工、运输、商业、饮食服务等综合性实业,年产值由改革前最高水平的70多万元增长到1000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2倍。如今一个“友谊”人一年创造的价值,是1983年15个人的总和;一年上交的利税,是1983年的335倍!800多职工家属结束了靠“嗟来之食”过活的历史,五年不但没要国家一分钱,还向国家上交了100多万元;全公司的固定资产也由创业时的十几万元增到600万元。
从一无所有,到百万“家私”,仅仅用五年时间,对此,人们称之为“友谊效益”。
今日的友谊公司,早已花红叶绿、果实累累,但陈方祥的目标还不止这些。有人问他:“你认为你创办的这些工厂哪一个最满意?”陈方祥“野心勃勃”地说:“下一个!”
上一页  (2/2)
回帖(0):

全部回帖(0)»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