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中共平邑第七区苗庄乡支部领导 群众发展农林牧业变穷山为富山
中共山东滕县地委会发表于 1953-07-31 00:00
季即多增产谷物、地瓜等六万九千余斤(增产百分之十五)。
该乡在生产上,所以能够获得以上的显著成绩,主要是由于该乡党的支部善于利用当地具体条件,适应群众要求找出发展生产的方法,并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组织群众参加互助合作,集体进行生产的结果。该乡在发动群众性的封山育林和增加牧畜之后,生产内容更加复杂,往往各种“活路”挤在一起,如春耕和修筑山坝、修果木树等活,都须用很多劳力,夏收、夏种和采银花、捉梨狗子(害虫)挤在一起,秋收、秋耕又得和下梨、割山草等同时进行,因此如果一家一户地去单干,困难一定很多,过去群众间虽然有些临时互相帮工干活的习惯,但很不经常,还不能满足目前全面发展生产的需要。该乡支部根据这一情况,随着生产的向前发展,及时领导各村整顿与发展了互助合作组织,至今年春,全乡组织起来的农民已达二百四十户,占总户数的百分之九十一点二,未组织起来的单干农民仅有二十三户,互助合作组的组员还参加了林业合作社,他们以互助组的基础进行生产,作到了各种“活路”合理安排,全面发展了生产。
由于农林牧畜业互相结合,全面地发展生产,几年来该乡农民的实际收入大大增加,生活上已有了显著的改善。在收入上除农业外,三年来全乡共收入山草二十四万斤,约换粮三万斤,已结果的梨树,仅一九五二年就收黄梨十九万斤,约可换粮十九万斤,以上两项收入合计约可换粮二十二万斤左右,全乡一千三百二十一人,平均每人合粮一百七十斤左右,如再加上银花、山楂、核桃等其他果树收入,每人平均约合粮二百斤左右。在生活上,一九五二年全乡有余粮者六十一户,够吃够用者一百八十五户,仅有十七户因特殊情况尚缺一部分粮食。如李成玉全家七口人,过去终年讨饭,现已有吃有用,并娶上了儿媳妇。张凤岐全家五口人,八亩地,栽果树五十棵,一九五二年收山果五百斤,银花五十斤,再加农业产粮二千五百斤,共计收入粮三千九百五十余斤,另收山草七千斤,全家有吃有余,现在喂牛、驴各一头,三年来新盖房子七间。
该乡群众由于实际收入的增加,生产的改善,已深刻地认识到:在山区搞好农业生产,同时搞好林业和牧畜业是可能的,而且是应该的,这是改变山区贫困状况的最好方法。该乡如将来修整梯田和发展林、牧业的计划全部实现,群众生活将还会得到更大的提高。因此,他们除修整梯田,发展林、牧业外,还注意了技术上的研究,如全乡青壮年现在已大部学会了梨树刮皮和捉害虫的办法。总之,该乡群众生产情绪日益高涨,正在为进一步地改变山区贫困的基本情况而积极地发展生产。
上一页  (2/2)
回帖(0):

全部回帖(0)»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