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改进小学语文教材
发表于 1957-04-30 00:00
六年级的语文教材里,把每课出现的生字、新词作一统筹安排,不要忽多忽少,并且列一生字、新词表附在每册教材的后面。
语法教材,我们觉得编排的不够系统,内容太深,术语又常改变,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们希望能够编写一本系统的与课文有联系的语法教材。
希望编教材的同志深入生活
李云
四年级的语文教材太深,不适合学生学习。如“欢呼宪法的诞生”、“小音乐家杨科”和“中国最美丽的大公园”等。“小音乐家杨科”一课,需要理解和运用的词汇就有五十个。规定六节课教完,结果教了七节课,才算结束了。因为文艺性太强,难理解的词汇多,刚从三年级升到四年级的学生很难掌握。
五年级第二册“春姑娘”、“青年农民和布谷鸟”两课,最好编排在第三单元来教才合适,因为在开学的一、二周还看不到春天的景色。上学期授课日数较少,五年级第一册语文,最好删去一、二课才合适。
语法教材和语文教材联系不起来,学生学到的知识不容易巩固,练习的材料也比较少。
据一至六年级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反映,语文教材课文太长,词汇多,孩子们学习很吃力,希望编写教材的同志经常深入小学校,体验小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需要,编写孩子们喜欢的教材。
注音字母课本使孩子们感到很为难,可以考虑先让孩子们学习一些熟悉的辞汇,逐渐再用合适的方法教他们注音。
杜怡芳
我要说的是小学一年级的注音字母教材问题。1956年起教学注音字母改为“分析综合”的教学方法,说这方法“科学”,可是学生伤脑筋,教师伤脑筋,许多家长也感到莫名其妙。如教“?”、“幺”两个音,必须先从一张小孩照镜子戴帽的图,分析出一句话,从一句话里分析出包括几个辞,又从带有新音的辞里分析出音节,再从音节“戴”里分析出音素“?”、“?”,最后才从“?”找出“?”的音。孩子们当堂学会“?”的发音,如果忘了,就要一步一步往前推,才能想起这个音来。教师们一面教一面感到难过,刚从幼儿园上来的七岁的孩子,要叫他们接受这样复杂的“拼音训练”,如何吃得消!更使人想不通的是,为什么不先选第一声的字,而要先选第四声的字?这样的“科学”方法,自然教师也是“现蒸热卖”的,也不管学生能不能接受,反正都得拿着教材像猜谜一样地琢磨着去教。效果如何呢?当堂检查,有些学生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看一幅幅小脸上尽是为难的表情。孩子回到家里复习时,家长们觉得很奇怪,怎么姐姐学的挺好(过去学的),现在弟弟却学的不好,弟弟并不比姐姐“笨”啊!急得没办法,有的教师就偷偷地用旧法——用代表一个辞的简单图画分析出音来的办法教学生读音和拼音,教的容易,学的效果也好。这就值得研究了。我们的要求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注音字母,不拐这样多的弯不是也可以吗?我还想,刚从幼儿园上来的孩子们,可以考虑先让他们学习一些他们所熟悉的辞汇,逐渐再用合适的方法教他们注音。
应用文太少。有些课文内容互相重复。有的课文连教师也不懂。
仝葆陆
语文课本选的文章应当是范文,但是,由于课文长,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不会运用。语文课本里的应用文也太少,书信三年级有三课,六年级只有一课。过去课本上有“读书会”的请帖、“读书会记录”、“开荒日记”等课文,现在的课本都没有了。这样做不好。因为有些高小毕业生考不取学校,是要参加生产劳动的,多学点应用文,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就能够运用。
四年级的语文课本里一般常识太多,而且多偏重于自然常识,相比之下,历史、地理方面的常识就太少了。常识的内容有些重复,如“松树为什么不生长”和“植物的生长”、“植物怎样吸收养料”等课的内容就相互重复。
有的课文选的材料连教师也不懂,教起来很困难,像“万能的架工们”一课,教师都没见过它是个什么样子,插图又没有说明,怎么能给学生讲清楚呢?
语文课本文艺性很强,“文学语言”多,孩子们熟悉的、常用的语言少。建议:出版统一的参考教材;五、六年级的课本每课前要有顺序数;语法和语文融合在一起讲,编写教材要考虑整套课本课文的系统性。
王葆鲁
小学语文课本的长课文多是个问题。以五年级用的第一册来说,共二十一课,七十六页。如“千锤百炼的第一次”一课有八页之多,其他六页、七页的也不少。六年级第一学期用的语文课本共十九课,一百三十九页。其中第三课“党费”,有十四页多。这些课文的特点是“文艺性”强,而且可以说“文艺性很强”。可是这些课文的编者只考虑到“文艺性”,没有考虑到学这些课文的是孩子。那些长的课文,不要说在规定的时间里孩子念不完,就是教师有的也念不完。
还有生词多、“文学语言”多的问题。有些课有四、五十个生词。孩子们消化不了,如何能希望有好的教学效果。在语文课本里,孩子们熟悉的、日常需用的语言少,只好去学“文学语言”。结果是,学会了搬用半句半句的“文学语言”,弄得教师啼笑皆非。孩子回到家里说起来,家长也啼笑皆非。在这些“文艺性很强”的课文中,还有不
下一页上一页  (3/5)
回帖(0):

全部回帖(0)»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