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管好教好青少年是一场兴无灭资的阶级斗争——太原市举办电视工读中学的经验
中共太原市委员会发表于 1966-03-31 00:00
只看李根源缺点的片面观点,经常细心考察,发现这个劳动人民家庭出身的学生,劳动很积极,她就抓住这个优点,表扬他。对于李根源生活上的困难,主动进行帮助,使李根源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主动向老师靠近。平淑华抓住李根源的这个转变,就联系他的家史,对他进行阶级教育,辅导他学习毛主席著作。李根源通过学习《为人民服务》,初步懂得了将来要为人民服务好,现在就得好好学习,逐渐树立了为革命学习的正确目的,能够努力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同学,大办好事。仅仅一年的时间,这个“捣蛋鬼”大有转变,被评为优秀队员,还被选为班主席。
经过上述一系列的工作,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在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广大学生安心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今年以来,已有三百多名学生参加了团课学习,提出入团申请,有些人已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我们在同资产阶级争夺青少年一代的斗争中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电视工读中学也受到学生家长和广大群众的热烈赞誉。在劳动的熔炉中锻炼
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培养了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他们说“练了手,红了心”。
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学习生产技能,把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电视工读中学建校一开始,就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和工农业生产劳动。从去年三月开始,学校进一步和三十三个厂社签定合同,实行厂校挂钩,形成固定性的生产劳动基地。这些厂社大都是以手工操作为主,学生容易学会,也比较安全。同时,这些厂社又分布在全市各个角落,适应学校分散设班的特点,便于组织学生就近参加劳动。参加劳动的具体办法是,辅导员带领学生每周进厂劳动三个半天,固定车间,固定工种,固定师傅,随师学艺。厂社给予一定的劳动报酬。三年毕业以后,根据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有的可以参加工业生产劳动,有的可以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又工又读,使学生有了两个课堂:学校教室和厂矿的车间,生产大队的田间;有了两套教师:学校的教师、辅导员和工人师傅、贫下中农社员,使学生受到了更好的教育。学生一进厂、社,就向他们进行劳动目的和劳动意义的教育,还给他们讲厂史、社史、老工人和贫下中农的家史。学生没有亲身经受过地主和资本家的压迫,听了老工人、老贫农讲的充满血泪的家史以后,认识到旧社会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认识到剥削阶级的本质,更加痛恨旧社会,热爱新社会,个别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的学生,也进一步认识到剥削阶级的丑恶本质,决心要与剥削阶级家庭划清界线。在劳动中,老工人不仅传技术,而且教思想,经常以工人阶级的思想品质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学生们看到师傅争分夺秒的革命干劲,一丝不苟的严肃精神,爱护公共财物的高贵品质,深受感染。他们说:“活榜样站在身旁,学习就要先学师傅的先进思想。”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学生劳动得更起劲了,组织性、纪律性更强了。一些厌恶劳动的学生,变成热爱劳动、不怕脏、不叫苦的好学生。他们高兴地说:“练了手,红了心”。
生产劳动,不仅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活知识,而且有助于把书本知识学活。他们可以用实际知识验证书本知识,又可以用书本知识理解和解决生产上的问题。
学生劳动时,教师也定时参加劳动。开始,有的教师还强调教学任务重,时间紧,不愿参加劳动。经过一段劳动实践,许多人都尝到了劳动的甜头,从而促进了思想革命化,也促进了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探索电视教学的特点
用电视教学,师生不见面,讲课教师和辅导员必须密切配合,改进教学方法,加强辅导工作。
应用电视设备,向青少年系统地传授文化科学知识,这还是个新的课题。
电视工读中学的讲课教师大部分来自普通中学,他们只有面授的经验,没有接触过电视教学,缺乏搞好教学的信心。为了解决这些思想问题,全校教职员学习了毛主席的有关著作,首先提高大家的思想觉悟。通过学习《关于重庆谈判》和《论人民民主专政》几篇文章,进一步懂得了“工作就是斗争”的意义;必须克服困难,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从而大大增强了搞好电视教学的勇气和信心。
电视教学,教师和学生不见面;学生只是在一尺见方的荧光屏前听课。在这种条件下,要使学生听得清,看得真,记得下,就对教师提出了很多要求。比如,讲的内容要精,速度要适当放慢,语言要特别清楚,板书要十分工整。讲课教师必须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教学。有的教师为了掌握讲课速度,通过收听广播,向播音员学习;为了使板书写得整齐,在教案上划了黑板,苦练硬功;为了使教学“少而精”,反复钻研教材,找出重点和难点,反复进行试讲。同时,他们还和电视台摄象人员紧密配合,使自己的姿势,讲课的速度紧紧跟上摄影机的转动。经过上述一系列的努力,终于初步掌握了电视教学的规律。学生反映:“电视教学听得真,看得清,记得下,和老师当面讲差不多。”
教师们还充分发挥了电视教学一些特有的优越条件。如政治课讲到雷锋时,就放映了《雷锋》的故事片。
下一页上一页  (3/4)
回帖(0):

全部回帖(0)»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