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改革盖房的旧俗,能省出很多耕地。安徽省霍邱县洪集镇拆旧村、建新村,整宅还田,三年造出四千多亩耕地。他们的经验是——治治“小摊摊”
王民忠发表于 1997-03-31 00:00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节地:潜力就在脚下
  改革盖房的旧俗,能省出很多耕地。安徽省霍邱县洪集镇拆旧村、建新村,整宅还田,三年造出四千多亩耕地。他们的经验是——
治治“小摊摊”
王民忠
在安徽六安地区霍邱县,洪集镇是一个比较富裕的乡镇。过去这里农民建房无规划,形成了一户一片宅基,甚至外加一条圩沟和一座小竹园,铺成个“小摊摊”。最大的一户宅基,竟占去3.6亩地。
洪集镇22个行政村,一个街道居委会,10030户,39884人,总共占地9445亩。村居加上圩沟、竹园等,大量良田硬是被“小摊摊”挤占掉了。
洪集人富了,洪集人想盖房。可这房还能像原来那么盖吗?
洪集镇党委、镇政府反复研究,思前虑后,觉得该改改盖房的路子了。新路子就是重新规划村庄,努力增加耕地面积。
他们首先调整了村庄布局,把过去的一庄几户合并成现在的一个庄必须50户以上,并对23个行政村制定了实施方案。
在规划和方案实施中,镇土管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严格把关,逐村勘测,逐户丈量定位,尽可能把新村集中建在荒岗或老宅基地上,既建得整齐美观,又能腾出大片土地。
新村建成后,老宅基必须整治还田。镇与各村签订了责任状。
几年来,洪集镇不断增加投入,开展大面积的整治工作。仅1994年和1995年两个冬季,全镇就调集劳力1000多人,投入资金30多万元,集中对牌坊、大桥、任店、尚善4个村进行老宅基还田和小区治理。
位于霍姚路西的尚善村,治理前,全村2000人口分散居住在128个自然小庄,老宅基占地1200多亩,不仅挤占了大量良田,而且农民住房多为土墙草房,交通、用水也很不方便。耕地被零乱的老宅基隔开,难以成片,还造成大量的“鸡窝田”、“牲口田”,大大降低了土地利用率。经过整治,尚善村全部居民点规划到9个居民区,宅地由过去的1200多亩减到现在的80亩,仅此一项就还耕土地1120亩。
洪集镇全镇通过重新规划村庄,3年来把零星分散的4688个自然村庄改造成197个新村,并村的同时,逐年对老宅基整治还田,全镇已还耕土地4073亩,每年可因此增产粮食200多万公斤,增加收入300多万元。
如今的洪集镇,村庄规划实现了农田林网化,耕作机械化,配套现代化。一幢幢新颖别致、美观实用的楼房拔地而起,6000多户农民已喜迁新居。
  编后
我国农村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状态。一户农家,有房有院有猪圈有鸡窝,有的还有塘有果有竹园,这本是需要的,但很多这样的“小摊摊”浪费土地惊人。一方面我们土地资源紧缺,一方面又摆着许多浪费土地的“小摊摊”,这怎能合理用地!
洪集镇先富了,就有条件治“小摊摊”。农民一富,先想房。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正好治理一下“小摊摊”。当然,治“小摊摊”要讲条件,讲政策,讲科学,不能不顾农民意愿,乱来一气。
说开去,城里也有不少“小而全”的“小摊摊”,甚至形大实小的“大而全”的“小摊摊”。圈个大院,自成一体,闲着不少地,也属当治之列的“小摊摊”。
回帖(0):

全部回帖(0)»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