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关于新基本粒子观的对话
坂田昌一发表于 1965-05-31 00:00
第5版()
专栏:
  关于新基本粒子观的对话
  〔日本〕坂田昌一
《红旗》编者按:世界是无限的。世界是充满着矛盾的。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的统一。没有一个事物不存在矛盾,没有一个事物是不可分的。一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的现象,这就是辩证法。自然界是如此,社会是如此,人类的认识也是如此。否认这一点,就是形而上学。
自然科学的发展不断地证实着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宇宙观和认识论。
宇宙,从大的方面说,在太阳系外面还有千千万万个太阳,在银河系外面还有千千万万个银河系,它是无穷无尽的。宇宙,从小的方面说,也是无穷无尽的。原子里头分为原子核和电子,它们是对立面的统一。原子核里头又分为质子和中子,它们也是对立面的统一。质子又有和反质子的对立的统一。中子又有和反中子的对立的统一。质子、反质子,中子、反中子,等等,这些基本粒子还是可分的。物质是无限可分的。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同样是无穷无尽的。人类的认识总是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在人们追求物质结构的真理的过程中,每深入一步,都有人中途停顿下来,认为已经达到“物质的始原”,认为这种“物质的始原”再不可分了,再不包含内在的矛盾了,企图完成所谓最终的理论。自然科学的历史无情地嘲弄着这样的形而上学者们,越来越清楚地揭示出自然界固有的辩证法。
本刊这期刊登著名的日本物理学家坂田昌一的《关于新基本粒子观的对话》一文。这篇文章,遵循恩格斯关于分子、原子不过是物质分割的无穷系列中的各个“关节”的观点,遵循列宁的电子也是不可穷尽的观点,根据基本粒子领域的新事实,富有说服力地论证了物质的无限可分性的思想,发挥了自然科学理论的无限发展的思想,尖锐地批判了在这个问题上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自然科学家能够自觉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研究工作,并且写出这样好的作品,还是少见的。
毛泽东同志经常告诉我们,要在各项工作中运用唯物辩证法,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我国的自然科学工作者读一读坂田昌一的这篇文章,对于在科学研究工作中运用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会得到有益的启发。从事其他工作的同志,读一读这样的文章,对于唯物辩证法的学习,也会有好处的。
因为这篇文章涉及许多专门知识,本刊同时发表一篇注释,供读者参考。
不要象人们直到今天为止所做的那样,把宇宙缩小到认识的范围以内,而必须把认识加以延伸和扩展,以接受符合于本来面目的宇宙的映象。
——弗兰西斯·培根
一、基本粒子并不是物质的始原
1.引论
甲:在战后,许多新的基本粒子(注七)*一个接一个地被发现了,关于这些粒子的知识也迅速地增加起来;现在可以认为,以这些知识为基础,总算有可能对基本粒子的本质作出更进一步的了解了。今天想谈谈我最近的想法。
乙:在这以前,请先告诉我,“基本粒子”这个名称是从什么时候,在什么意义上被采用的。
甲:一九三二年发现了中子,弄清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基本粒子这个名称的出现正是在这个时候,它是构成原子的三要素——电子、质子和中子——全部出现之后,作为它们的通称而出现的。
乙:基本粒子这个名称是在物质的始原的意义上被采用的吗?
甲:是这样。但是因为光子也在一开始就加入了基本粒子一伙了,所以关于物质这个名称就需要在稍稍广泛的意义上来理解。
乙:现在把基本粒子看成物质的始原的观点还是正确的吗?
甲:在我看来,把基本粒子看成物质的始原的观点从一开始就是不正确的。的确,在一九三二年,人们曾经把基本粒子看成物质的最基本的构成要素,而且就是在今天也还不能把基本粒子分裂成更为根本的东西。但是根据这一点就认为基本粒子是物质的始原则是不对的。把只在实验技术的某一发展阶段上所允许的观点不加批判地固定化,就是形而上学的独断论,是和科学不能相容的观点。
乙:这样说,基本粒子这个名称是用得不恰当的啊。
甲:也有一种意见,认为名称不过是一种符号,怎样选取都可以。但名以表实,如果采用了不适当的名称,往往连本质也逐渐被误解了。实际上,基本粒子是物质的始原的观点,现在已经不知不觉地潜入了物理学家的头脑,看来在妨碍着科学的进步。
乙:关于原子,也有同样的经过吧。
甲:古希腊哲学家所导入的“原子”这个概念,具有物质的可分性的极限的意思。在近代科学中所发现的原子,起初也是和它的名称相符合的,但是到了十九世纪末期它已失去了作为“原子”的本来性质。当时多数的物理学家都为他们所创造的关于原子的假想和从大革命家——镭(注九)的出现开始的新的经验事实的矛盾而伤脑筋,于是引起了彭加勒在他的《科学的价值》一书中所说的物理学危机。
*本文中的(注一)、(注二)……,同《〈关于新基本粒子观的对话〉注释》一文中的条目(一)、(二)……是对应的。例如,这里用(注七)标明的术语,其解释见注释中的条目(七)。
2.电子也是不可
下一页 (1/6)
回帖(0):

全部回帖(0)»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