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音像界:水到渠未成?
张大农发表于 1993-07-31 00:00
要大量先期资金投入的产业。尽管内地人才济济,但要捧出个把红歌星来,还得靠雄厚的资金、技术和经验来支持。这一切,都应属于长远的投资行为,都只能从正常有序的市场环境中产生。近来,大陆的不少歌星纷纷与港台唱片公司签约,成为旗下歌手,借以得到更好的包装、宣传,更精致地制作音带和MTV。这正说明大陆音像业对他们来说已失去吸引力,长此以往,大陆的流行乐和音像业将会落入一个什么境地呢?不言自明!
困扰音像界的另一问题来自音像带的生产环节。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空白带基真假难辨,良莠不分。出版社为降低成本,当然尽可能选择价格低些的材料。但有些材料质量之次令人咋舌。尤其一些劣质录像带给消费者花几千元购买的录像机带来严重损害。据有关方面介绍,目前北京地区活跃着一批来自广东潮阳的磁带商,他们从当地贩来的空白带大多是质量低劣的产品,其生产过程令人难以置信。在当地一个磁带生产专业村,人们看到这样的情景:两台被拆掉扇叶的电风扇,一个轴上套着走私进来的带基,另一个轴上套着录像带的磁带轴。开关一按,磁带轴开始缠绕带基,到了差不多的时间,开关一断,磁带一剪,录像带就算装满了,然后装盒、封套……这样的录像带,且不论带基质量如何,其长度、松紧度、走带时的抖动率等一系列技术指标全无保障。然而这样的货物正在行销大半个中国。
许多地下磁带录制厂得到当地某些部门的暗中保护。盗版带、非法翻录带便从这里源源产出,而没人追究他们的法律责任。
     政出多门有章难循
音像界的有关人士指出,当前这一行业也并非完全无法可依。有些新出现的情况当然需要有关立法部门研究相应的政策法规;有些法规对音像界的不法行为虽也规定了惩处条例,但失之笼统,也不够严厉;更多的情况则是有关部门执法不严。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是,音像界目前仍然实行三头管理:文化部门、广播电影电视部门、新闻出版部门。三方面都有自己的下属音像单位,都有自定的相应法规条例,体制上相互交叉,又互相重迭。出现的某些问题,大家都可以管,也都可以不管。政出多门,势必导致混乱。要使音像界的法规及其执行落实到底,必须从明确上层管理关系入手。
音像界的治理整顿已经多次,各种呼吁、文件也发了不少,但都没彻底解决问题,往往是暂时有所改善,过后旧态复萌,甚至变本加厉。看来,靠搞运动的方式难见成效。随着市场的发育成熟,行业规则的确立应是水到渠成的事。这也是发展商品经济的规律。从这一点着眼,音像界的现状也许是我们国家整个市场环境的缩影?
上一页  (2/2)
回帖(0):

全部回帖(0)»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