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驻岛官兵的情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0-28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驻岛官兵的情怀
本报记者郅振璞
一九九二年江泽民同志视察厦门时,为海防某团鼓浪屿八连题词“弘扬雷锋精神,建设保卫特区”。今天,从金门湾内到九龙江口,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正蔚然成风。
前不久,记者走访厦门周围鼓浪屿、何厝、大嶝、小嶝、角屿、青屿、浯屿等七个岛村,不禁为这壮美的海湾而骄傲,为这碧波托出的海上文明而放歌……
记者又一次踏进“鼓浪屿好八连”幽美的营区小院。连指导员黄华松中尉,一口气讲起八连这一年十五人次见义勇为的情景。
去年九月十日深夜,马宗合、范献国、蔡亦强等战士,主动跑到医院为被劫受伤的珠宝店职员李溪珍献血,救活了七十一岁的老奶奶;
十月十七日中午,从北京来鼓浪屿游览因涨潮落水的母女俩,被战士孙六宝找来快艇救出,驾驶员索走二百元,而战士连名字也不留……
和八连隔墙的海军鼓浪屿疗养院,暗暗在共建精神文明的轨道上赛跑。从一九八六年起,他们与岛上“长寿园”开展共建活动。八十多岁的黄佩芬久病卧床,背、臀部疮溃露骨,是老军医刘志生、护士韩庆、张海燕登门治疗护理三年多,直到老人临终。
和小金门一衣带水的何厝村,在五十年代,因涌现“英雄小八路”、“前沿十姐妹”而名闻全国。
为了在青少年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老将军叶飞一九九○年重回故地为“英雄小八路”题词,全市青少年捐款四万元在何厝小学矗起白玉石雕;某部一连校外辅导员还和师生重修了展览室,当年的战斗锦旗、实物、赠品和新图片,熏陶着新一代的心灵。当年“小八路”之一何佳汝,风风雨雨三十年忠于教育事业。她深情地说:“这些年海峡两岸往来多了,我教育学生和台胞子女和睦相处,举办‘欢迎你,台湾亲人’主题队会,‘爱祖国,盼统一’等一系列活动。”
厦门东北海域的同安县大嶝镇,其大嶝、小嶝、角屿,在弹火纷飞年代被誉为“英雄三岛”。当记者来到驻“英雄三岛”某部时,三十七岁的团长洪卫平介绍说:“过去,大嶝登陆艇常因退潮无法出海,使小嶝、角屿两岛官兵生活无靠。一九九二年八月一日,厦门特贸等十多家企业投资二十五万元建造一艘‘团结号’送水船,解决了这个老大难问题。”
海防某营驻守在零点九六平方公里的浯屿上,这几年村里百分之八十的渔家盖了楼房,官兵们仍住在一排排平房里。村里卫生、水井消毒、清淤疏沟等活儿,基本上由部队包了。
在仅零点零六平方公里的青屿岛,四连官兵日日夜夜为海峡两岸的海上唯一通道护航,心中总有一种神圣感。由于岛小,海拔五十多米的篮球场上,战士们稍用劲球就掉海。他们爱岛如家,在土缝里种枇杷、龙眼、桔子、芒果树和三角梅花;在石缝里造田,在房顶上堆土种菜,连队荣誉室里那载誉“全国绿化突击队”、“海天砥柱”“海上红旗”的十九面锦旗、三十六面奖牌,正是他们“弘扬雷锋精神,誓做海上钢钉”的誓言的写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