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慎称“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0-28
第8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慎称“王”
彭友茂
现在,从广播里、报纸和电视上经常听到见到许多“王”:某县一鞋厂生意红火,有几个产品获得了“省优”、“部优”,于是厂长就被称为“鞋王”;某市副食品厂生产的方便面群众反映“好吃”,走俏市场,厂长被称为“方便面大王”;还有,一村办养殖场养牛蛙在当地小有名气,场长被称为“蛙王”。这类例子举不胜举。
一个人工作有建树,为振兴一方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该表彰的表彰,该嘉奖的嘉奖,也不排除“广播里有声,电视上有影,报纸上有名”。但表彰、宣传其事迹时不能任意拔高,动辄称“王”。如果其贡献、成就还远不适合称“王”而称了“王”,既降低了“王”的含金量,也容易使被称王者飘飘然起来,夜郎自大,不思进取,时间一长,“泯然众人矣”。这还是轻的。生活中还有一种被称“王”者,在一片赞扬喝彩声中,被捧得醉眼朦胧,不愿接受组织的监督,更听不到、听不进群众的意见,一意孤行,结果栽了跟头。曾被某些小报称为“中国最敢讲话的农民”的禹作敏,从大邱庄的一位致富带头人,堕落为目无组织目无法纪的“山大王”,一步一步走向反面的犯罪事实告诫人们:传媒在宣传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时,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去水分,戒浮夸,勿拔高,不能为了追求“轰动效应”,把个“王”字轻率地冠在报道对象的名字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