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两岸交流在曲折中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0-28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两岸交流在曲折中发展
小铭
1987年11月,台湾当局迫于压力开放了台湾民众前来探亲。在此后的六七年时间里,两岸关系有了较大的改善与发展,其中突出的一个方面,就是表现在两岸交流迅速而广泛地发展。
截止今年上半年的统计,已有560多万人次台胞前来探亲、旅游,他们中间的一些人就是来参加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的。通过参加交流活动,台湾同胞亲眼目睹了祖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两岸因隔绝40多年而产生的思想隔阂与误解,增进了两岸民众的感情联系。
应当指出,台湾当局在有条件地开放台湾民众前来探亲和参加交流活动的同时,对内地人员赴台交流却设置了种种障碍,自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研究员赵松乔1989年6月首批应邀赴台交流后,到1991年底的一段时间里,台湾当局仅批准了40余名内地人员赴台交流。事实上,在相当一个时期里,两岸交流一直处在来多去少的单向状态。
随着两岸交流的逐渐增多,特别是在两岸同胞不断呼吁的压力下,台湾当局被迫逐步放宽了一些限制。从1992年下半年起,赴台交流人员开始逐渐增多,最终形成了两岸之间双向交流的局面。
近年来两岸交流的主要特点是:
两岸交流人数大幅度增加。除了台湾每年有大量人员前来内地外,内地赴台人数也迅速增多。1991年仅有18个项目、27人次赴台交流;1992年达到155项、920人次;1993年达到507项、3309人次;今年1至8月份,达到382项、2013人次,比台湾前来人数还多一些。
两岸交流人员层次逐步提高。台湾一些上层知名人士相继前来访问,对内地给予了较客观的评价,并对我经济改革等问题,结合台湾走过的道路,提出了一些建议。内地许多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知名人士也应邀赴台交流,他们与岛内相关学者,就两岸交流中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探讨,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共识。
交流领域不断拓宽。两岸的交流是以文化交流起步的,最初赴台交流的主要是文艺界的团体和个人,自1992年下半年第一个艺术家交流访问团赴台进行有偿演出后,文艺演出团体开始络绎不绝赴台演出。据1993年的统计,赴台文化交流项目占全年项目总数的35%,赴台文化交流人员占全年赴台交流人员的55%。据今年上半年的统计,赴台文化交流项目占上半年项目总数的36%,赴台文化交流人员占上半年人员总数的49%。今年上半年,妈祖民俗文物展在台展出半年,受到台湾各阶层人士的热烈欢迎,产生了极大影响,徐悲鸿纪念画展参观者达10万人,开创台湾历史博物馆开馆以来所办画展观众的纪录。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在台湾演出,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岛内观众。
同时两岸也逐步开展了教育、体育、社科、影视、科技、卫生领域的交流,以后又扩展到新闻出版、宗教、旅游、民间信仰、金融、档案、税务、财会、航天、航空、核能、法学等领域。
交流逐渐向深层次发展。近两年,一些领域的交流逐渐向深层次发展。如文化交流,从1993年底开始,已由比较单纯的有偿演出延伸到学术层面,应邀赴台讲学、传授技艺、导戏排戏、指挥音乐会、合作演出内地优秀剧目和参加文学、诗歌、传统文化等文艺领域的学术研讨会,已在整个赴台文化交流中占有相当比例。深层次的文化交流,提高了两岸文化交流的品质,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凝聚力。
社会科学领域的交流日趋深入。一些社会科学研讨会的研讨内容逐步深化,学术水准不断提高。如今年在台北召开的“中国历史上的分与合”研讨会,去年和今年分别在台湾和北京召开的“迈向二十一世纪现代化研讨会”,以及第四届海峡两岸关系研讨会,等等,在台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我们的对台交流学者队伍也逐渐形成。
两岸交流在曲折中发展。两岸交流开始以来,遇到了不少来自台湾方面的人为的阻力和障碍,但是,交流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不可阻挡。
今年第一季度,两岸交流呈现很好的发展势头,与去年同期相比,赴台交流项目增长了两倍,赴台交流人数增长了近3倍。然而两岸交流是受两岸关系的制约的,某些偶发事件,往往影响两岸的正常交流。
尽管如此,两岸交流发展的大趋势是难以阻挠的。台湾的很多朋友一再表示:要用理智的态度看待两岸交流;“两岸交流不应该也不可能受单体个别事件的影响,台湾各界人士应以平和、理念来对待这一事件。海峡两岸的接触和交流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总的来说,两岸交流是在曲折中向前发展的,截至目前我们仍有407个项目、2148人次赴台交流,超过了去年同期的水平。
总之,内地赴台交流的,一是代表一流水平的优秀项目,如兵马俑文物展、徐悲鸿画展、北京京剧院以及世界乒乓球冠军邓亚萍、乔红等赴台参加比赛等;二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与岛内基层民众直接交流。如贵州地戏、内蒙古民间艺术表演团、西藏歌舞团、闽剧团等;三是赴台交流人员都是文化界、社会科学界、教育界、体育界、医药卫生界(包括中医药界)、新闻出版界、科技界的杰出人士和专家学者。他们把最好的项目带进了岛内,并与相关人士直接接触和沟通,对发展中华文化,增进共识和感情起到了积极作用。
可以说,发展两岸交流,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两岸交流具有历史的渊源基础,更是联系两岸人民思想感情的重要渠道,因此,两岸交流得到了两岸人民的共同支持和参与,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附图片)
(左图)与澳门合资兴建的河南鸿祥鞋业有限公司,先后从台湾、意大利引进6条自动化生产线,目前年产值达1.5亿元,利税1200万元,创汇200万美元,成为河南明星企业。图为中、澳双方负责人在检查产品质量。李良金摄
(右图)位于高雄市楠梓区的台湾楠梓加工出口区,面积98公顷,内设国外投资企业100余家,投资额逾5.3亿美元。图为楠梓加工出口区一瞥。 本报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