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充满魅力的西非工艺品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0-29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异国风情

  充满魅力的
西非工艺品市场
顾玉清
到非洲旅行,总少不了去逛工艺品市场。反过来说,林林总总的工艺品市场,也是向世人展示非洲国家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大展台,是非洲极具特色和充满魅力的地方。
在西非随处可见的工艺品市场和工艺品村中,不同肤色的游客摩肩接踵,熙来攘往。在洋洋大观的工艺品世界里,每个人都会有所“发现”。非洲工艺品全部取材于当地特有的珍稀资源,具有较高的欣赏和保存价值。如鸵鸟蛋、犀牛角、野猪牙之类,无须加工,历来是收藏爱好者的抢手货;乌木雕、象骨雕、铜雕等线条细腻,造型逼真,谁见了都想买一两件作为“到此一游”的纪念;货真价实的鳄鱼皮包、蜥蜴皮鞋、蛇皮钱夹任人挑选;五颜六色的孔雀石、彩石、玛瑙项链受到了女士们的青睐;还有那些神秘的假面具、金银首饰、古钱币、非洲袍和缠腰布等等,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如同一个巨大的天然艺术宝库。西非不少国家至今仍保留着象牙市场。虽然大象在非洲某些地区已日见减少,但在另一些地区却繁衍得很快,有的甚至多得成了灾。所以,在西非市场上,从原牙到雕刻精美的象牙制品到处都有。
工艺品市场的兴旺带动了当地传统手工业的发展。西非许多手工业艺人建起了私人生产车间,他们靠拿手的“绝活儿”和丰富的想象力,融现代构思于传统艺术之中,创作出一件件传神入化、活灵活现的艺术品。无论从思想性还是从艺术效果来看,都令人叫绝。在贝宁,我曾见到这样一件木雕,它是由一根整木雕刻而成的。让人不可思议的是,3个木雕人像由三排双环相连,它们之间错综而又复杂,却没有任何接头,完全是一个整体。当把它挂起来时,可以根据爱好,挂出不同的姿势。仔细端详时,3个滑稽的人像一个用手捂着嘴,一个用手捂着眼,另一个用手捂着耳,以昭示人们:不该说的不说,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听的不听。其寓意深刻,充满了人生哲理。
有些非洲艺人的工作间干脆设在市场内,边制作,边销售。或者按顾客的要求,怎么指点怎么来,驾轻就熟,当场献技。操刀的是师傅,身后围着一群徒弟观摩、学习。这既显示了非洲艺术植根群众的深厚基础,同时也孕育着它未来的发展。
西非各国的工艺品市场大同小异,但在做工和特产方面又各有王牌。比如,马里的金首饰、尼日尔的腰刀、加纳的钻石、贝宁的铜人和科特迪瓦的乌木雕等都小有名气。就选择取向而言,东西方游客有明显的差异。东方人爱买实用性较强、又有纪念意义的,西方人大多追求的是古怪与新奇,他们热衷于购买那些散发着古铜味的“破铜烂铁”、一些原始部落纺织的土布以及腐朽得不成样子的木面具等。我曾见到,一位工作在阿比让的美国朋友家里,购置的这类艺术品,多得足以用集装箱运。
在非洲生活的中国人,对这里的艺术品市场也情有独钟。或许由于经常光顾,相互接触比较多,不少摊商都学会了讲一两句中国话,对中国人也很友好。中国游客也有意无意地给当地的某些市场起了中国名,诸如科特迪瓦的“中国城”、马里的“三角地带”、尼日利亚的“宽街”等,给到此参观的中国人带来了一种亲切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