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跨入现代人口再生产行列——上海人口负增长现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0-29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探讨与研究

  跨入现代人口再生产行列
——上海人口负增长现状
本报记者张砚
不少读者来信对我国人口发展及计划生育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并希望报纸宣传一些这方面工作的经验。获悉上海已成为全国最早出现的人口负增长城市,记者最近对其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进行了采访。
人口负增长特点
人口负增长是指人口增长过程中呈绝对减少状态,即人口出生率低于人口死亡率而形成的自然增长率为负数。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表明,截至1993年底,上海全市户籍人口为1294.7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5‰,死亡率为7.27‰。上海人口负增长呈现以下状况:
市区出生率始终低于郊区。40多年来,上海市区共出生了459.6万人,年均出生率为17.7‰,其中50年代年平均出生率为39.4‰,60年代为15.8‰,70年代为7.1‰,80年代为14.3‰,90年代前4年为7‰。上海郊区40多年来共计出生336万人,年均出生率为23.4‰,其中50年代年平均出生率为44.1‰,60年代为26.2‰,70年代为15.4‰,80年代为14.6‰,90年代前4年为9.6‰。以上数据显示,郊区人口出生率始终高于市区。
市区人口死亡率明显高于郊区。上海市郊区的人口死亡率已由1951年的19.7‰,降为1993年的6.6‰。同期,市区则由13.3‰下降为7.5‰。1993年市区人口死亡率明显高于郊区。五六十年代,各年的郊区人口死亡率普遍高于市区,从60年代末开始,郊区人口的死亡率则逐步低于市区。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市区的人口“老龄化”出现早于郊区而引起的。
郊区人口自然变动呈增长态势。1993年度,上海市人口平均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值。其中市区为负1.9‰,郊区呈正值为2.2‰。继1992年上海全市有7个区人口出现负增长之后,1993年市区(除闵行、宝山区外)有12个区人口已全面进入负增长阶段。受此因素影响,促成上海全市人口自然变动负增长格局的形成。郊区人口自然变动是正增长,但已降到了建国以来的最低水平。
人口死亡率低并趋于平稳。上海1993年人口死亡率为7.27‰,同1992年相比仅增了0.2个千分点。自建国以来上海的人口死亡率一直稳定在这个水平上下,除1951年的死亡率为14.2‰外,其它年份均在9‰以下。这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市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市民的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有直接关系。
上海人口负增长,标志着上海人口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这就是从解放前传统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中摆脱出来,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跨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行列。这是上海长期以来积极推行计划生育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计划生育仍任重道远
同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上海人口负增长,还不是完全建立在强有力的经济基础和高度富裕的物质文化水平之上的,而是计划生育卓有成效的结果。在我国,人口控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旦放松领导,削弱行政的、法制的和科技的宏观控制,计划生育就会出现反弹、滑坡。1992年10月,上海计划生育委员会对全市21个区、县和金山石化地区的6288名育龄男女进行了一次生育意愿方面的抽样调查。调查表明,不要孩子的占0.6%,希望生育一个孩子的占30.7%,愿意生一男一女的占65.9%。1994年4月,对20岁至34岁的独生子女又进行了补充调查,在207名被调查对象中,不要孩子的占2.4%,愿生育一个孩子的占42%,认为生两个孩子最理想的占55.6%。这表明现阶段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上海人的生育意愿明显高于实际生育水平。
保护妇女、儿童的健康,计划生育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1993年上海全市因计划外怀孕采取补救措施的有11561人,占全市育龄妇女的1.9‰。与此同时,上海每年要出生13‰的先天性缺陷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外来人口计生工作难度大
随着上海改革开放和进行大规模城市基础建设,外来人口大量增加。截至1993年12月10日,上海全市外来人口为281万。大批外来人员流入,大大增加了上海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难度。据上海有关部门调查,外地流入人口每年在上海无计划生育数相当于1993年上海常住人口无计划生育总数的5倍多。抓好外来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需要在上海各级政府统一领导下,同公安、工商行政、劳动、民政、城建、卫生等各方面分工协作,齐抓共管。
为了把上海建设成国际性的金融和贸易中心,专家们认为,要努力实现人口发展战略的重点转移,使人口管理、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与社会经济、改革开放、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