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赤道忆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0-29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世界见闻

  赤道忆行
林之光
6年前的六七月间,去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参加一个气象科学会议。吉隆坡位于北纬3度,距赤道仅300公里,从自然地理条件看,已属典型的赤道地区。我在那里逗留的时间虽不长,但有几件事印象十分深刻。
赤道阵雨真那么准时吗?
记得50年代在大学读书时,就见到书籍和文章中说,赤道地区午后阵雨十分准时,以至当地居民常把它作为生活中的时间用语,如“雨后见”、“雨后再谈”等。当时,我深感惊讶。这次有机会请教与会的赤道地区国家的气象学家,他们一致摇头否定。而从我在吉隆坡的实践看,8天中仅5天有雨,阵雨的时间也根本没个准。我下榻在市内大洲酒店的21层,两次观察到赤道阵雨,发现它们和温带午后的热雷阵雨情况一样,阵雨区随下雨的积雨云系前进而移动,根本不可能有准确的时间。可为什么传说得那么神呢?据分析,这是因为赤道地区全年皆夏,天气的季节变化极小而昼夜变化鲜明所致,午后即使没有阵雨,多数情况下“乌云压城”的架势也总是有的。
赤道地区“冻”感冒
当时,马来西亚已经比较富裕,号称接近工业化国家,制冷空调设备的使用相当普遍。开会的会场估计只有22摄氏度,而午后室外的最高气温常达33摄氏度左右。我当时身体较弱,十分不习惯这种巨大的温差。有时从外面进入酒店前厅,几步之内身上的汗水立时就干。几次一来就患了感冒。可是,酒店从不供应热开水,会议桌上放的是加冰块的冷水,房间里的饮料都放在冰箱内,吃药也只能用冷饮料送服。我深深地记得,那时是多么想念遥远的祖国啊。
“窗蒙”奇观
到达吉隆坡的第一天晚上,我便准备学术报告到深夜。奇怪的是,还不到12点,部分窗玻璃就开始雾蒙蒙的,渐渐地,整扇大玻璃都变得像毛玻璃似的,窗外美丽的市容夜景模模糊糊,繁华的街灯和汽车灯都变成了一个个光芒四射的大彩球,蔚为奇观。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摸摸窗玻璃,没发现异常;铝合金窗户是固定的,又不能打开瞧瞧。我琢磨了好一阵子才明白,这是因为室外高温空气中的水汽在低温窗玻璃上发生了凝结现象,其道理和呵一口热气在冷玻璃上的情况是一样的。果然,第二夜,我提前关掉了空调,“窗蒙”便不再出现了。
俯视南海
吉隆坡的华人后裔特别多,约占70%,商店的雇员也大都是华裔,普通话说得相当好。一听说我是中国来的,他们都热情地问长问短,不少人言谈中流露出寻根思乡的愿望。送我去机场的出租车司机听说我是返回北京,说什么也不肯收小费。
上午8时45分,飞机准时起飞。从万米高空下望浩瀚南海,无边无际,一片赏心悦目的蔚蓝色。只有若干小岛,不时在机翼下缓缓退去。南海诸岛大都是珊瑚岛,被海浪冲积成的珊瑚沙滩面积要比岛屿本身大得多。白沙滩和它外侧浅滩上的湖绿色海水区域,在蔚蓝色的海洋中显得十分美观醒目。
飞机在南海上空几乎整整飞了一个上午。大海上万里无云,只小岛上空有朵小小的对流云。一岛一朵,十分规律。飞过西沙群岛不久,便远远看到北方天迹的云条,原来华南大陆已经在望。等到飞近香港,飞机下降,但见大陆上空竟是云山云海。这种“海上无云,岛上朵云,大陆多云”,海陆下垫面对于对流性积云的影响,可谓极其典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