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伊犁河水清又甜——西北边陲一角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0-30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伊犁河水清又甜
——西北边陲一角见闻
新华社记者刘回年胥金章
人们说:“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道新疆之美。”
初秋,记者来到祖国西北边陲的伊犁地区。晶莹的河水奔腾在伊犁河谷,满目蓝天、雪山、草原,田园丰茂,果实累累,牛羊成群,一派“塞外江南”的绮丽风光,处处可见改革开放给边陲要地带来的勃勃生机。
伊宁市是伊犁地区的首府,也是北疆的重镇。我们漫步在伊宁市区,看到高楼大厦林立,新修的柏油马路宽阔平坦,市政基础设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紧进行。大道上车辆川流不息,城市热闹非凡。39岁的维吾尔族市长甫拉提谈起伊宁市的变化,不假思索地说:这是个历史性的跨越。
在伊犁地区的两个边境县——昭苏和察布查尔,我们也看到了同样的和平建设景象。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两个县没有搞什么建设。如今,县城修起了宽阔的柏油马路,盖起了一栋栋楼房,具有一定的城市规模。
实行战略指导思想的转变,使边陲有了和平建设的机会;而改革开放的政策,使边疆民族地区走上了富裕之路。在伊犁地区,和人们谈起改革开放,各族人民用不同的语言表述着同一心声:“改革开放好。”昭苏县一位在当地工作了20多年的常务副县长说得更为形象:“过去,我们这里是粮仓却要吃返销粮,是牧区吃牛羊肉还得定量。现在粮满仓,吃不完。至于吃肉,记者同志你到牧区随便走进一家牧民家,都能宰羊招待你。”
当年“伊宁将军府”所在地的惠远乡,由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农民亦农、亦牧、亦林,发展庭院经济,处处呈现一派生机。我们随乡党委副书记阿不力米提随意走进一维吾尔族农家,新盖的6间瓦房,室内的墙上挂着美丽的壁毯。主人告诉我们,他家今年收了2000公斤小麦,几百公斤水果,还养了4头奶牛,30多只羊,年收入可达1万多元。他说,这几年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在紧靠边境的昭苏大草原,麦浪无边无际,联合收割机正在地里收割。我们下车去打听,统计员孙建勇说,现在大伙种地积极性高,今年大麦大丰收,总产可望达历史上最高水平。
谈到改革开放给边陲伊犁地区带来的变化,中共伊犁地委副书记艾依达尔给我们作了番生动的描述。这位解放后不久就参加工作的哈萨克族干部,说起当地情况如数家珍:粮产翻了一番,粮库已装不下;牲畜存栏数增加了35%;工业几乎是从无到有,现在是煤、铁、金、电、皮革、毛纺和各种加工业大发展;全地区年人均收入从过去的不足300元提高到800多元。实行对外开放,更为这里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霍尔果斯口岸重新开放,现在已成为我国西北边境最大的陆地口岸。去年,国家又批准开辟都拉斯、木朶尔特两个新的口岸。可以预料,作为古“丝绸之路”北道必经之地的伊犁地区,必将以更加辉煌的面貌出现在中亚腹地。
伊犁是多民族聚居地,全区近190万人口中有42个民族。在历史上,民族矛盾、民族纠纷屡见不鲜。建国以后换了人间。地委副书记艾依达尔自豪地说:“现在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军民团结,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防巩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