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脑血管疾病与CT、MRI助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1-01
第11版(保健)
专栏:医药知识

  脑血管疾病与CT、MRI助诊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张振俊
脑血管疾病,是供应脑部血液的血管病变所引起的一类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指脑卒中即脑梗塞和脑出血。
脑血管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在美国占人口死亡原因的第三位,在日本占第二位,在我国则占第一位,特别对50岁以上的人危害更大。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平均为万分之二十二,即每年1万人中有22人发生脑血管病,北方比南方发病率高。发达国家近年来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其中死亡率下降30%—54%,说明这种疾病是可以防治的。
以往,脑血管病的诊断大多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和一些实验室化验检查,必要时辅以脑血管造影。由于很难直接了解颅内脑组织的情况,故误诊率很高,尤其对脑出血与脑梗塞的鉴别更感困难,误诊率甚至可达50%以上。
80年代初,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问世,数年后磁共振成像(MRI)用于临床,使脑血管病等的研究和认识进入崭新阶段。CT不但可以确定脑血管病的存在、部位、大小和周围脑组织的变化情况,还可以区分梗塞、出血,使确诊率大大提高。MRI作为一种无(辐射)损伤性检查手段,除具有CT所有优点外,对于脑梗塞和出血病灶及其周围脑组织内的水含量、蛋白浓度及血红蛋白的演变,以及脑血管内的血液流动速度的改变更为敏感,诊断效果更准确,加之MRI又能用任意三维解剖方位扫描成像,病灶显示相互印证,更具立体感。对于大脑表面动脉分支供血区的小梗塞、脑白质内和基底神经核区的小梗塞,以及中脑、桥脑、延髓等脑干中和小脑脑叶内的小梗塞,CT扫描常不能明确诊断,而MRI却可清楚、准确、完全的显示出来。
CT和MRI显示脑血管病病灶的卓越功能,使其在正确解释病人的临床表现,及时、正确、有效治疗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临床医师越来越离不开的诊断工具,成为判断治疗效果的客观依据。
在诊断上,还要重视脑血管疾病与血液“流变学”变化。国内研究血液流变学起步相对较晚,北京虽于80年代初才开始,但发展很快。血液流变学是一门有关血液流动研究的新兴学科,包括血液粘度、红血球变形、红血球比积、血沉降率、红血球电泳、血液纤维蛋白原含量、血小板及白血球等多方面研究。从现有资料看,上述指标对脑血管病的诊断、预防,对其发展、疗效的判断是有相当价值的。
应当提醒读者的是,无论CT扫描机或MRI扫描机,均存在一个设备的性能和质量问题。质量差、分辨度不高的CT或MRI,均可能造成脑血管病病灶的漏诊或误诊。此外,医务人员的“质量”,即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也可能产生问题。业务素质差的医务人员即使有高质量机器,由于业务素养低,检查方法不当,对CT、MRI图像的认识、分析、鉴别能力差,同样能造成不应发生的漏误诊,贻误病人。还有一些思想素质差的医务人员,不能做到“敬业、尽责”,为某些经济“效益”,对病人不负责任,做了不少不必要的CT、MRI检查。而不少必要的检查又未能做,同样也造成不应发生的漏误诊,给人民生命、健康造成损害,对社会财富造成浪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