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抱愧内蒙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1-01
第9版(经济生活)
专栏:记者手记

  抱愧内蒙古
本报记者王慧敏
从内蒙古采访归来,我一直为过去误解它而感到愧疚。
以前没有机会去内蒙古,它在我的脑海中一直是同落后、贫穷联在一起的。对我的看法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传说中的内蒙古人的豪饮:据说内蒙古人喝起酒来一醉方休,且人人嗜酒;劝起酒来也异乎寻常地厉害,主人敬酒前先对客人放歌一曲,主人唱多少支歌,客人就须喝多少杯酒。如果不喝,就被视为对主人不敬。不将客人灌醉,决不收兵。
    “救心丸”白买了
赴内蒙古采访前,心中一直忐忑不安:一是担心写不出稿子,二是本人素不嗜酒,主人若执意敬酒,该怎么办?
恰好采访的第一站就是素有“酒的海洋、歌的故乡”之称的伊克昭盟。采访时心里一直在盘算着吃饭时该如何对付。
情急之中,想出了“高招”。采访一结束,我马上到药店买了瓶“救心丸”,遇到敬酒,准备拿它当盾牌,谎称有心脏病。
岂料我的苦心白费了。吃饭时,并没有出现强行劝酒的场面。初始,我暗忖:麻痹不得,说不定“好戏”在后面呢。可直到宴会结束,始终是“能喝多少是多少”。而且,也不像传闻的那样“你方唱罢我登场”,短则三四个小时,长则通宵达旦。相反,一落座便开门见山,席间交谈的也大多数是速度、效益、近期目标、长远规划……给人以只争朝夕之感。
不仅在伊盟如此,此后,我横穿了大半个内蒙古,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不这样。直到返回北京,我那瓶“救心丸”始终没有派上用场。
    商品气息在草原
原以为内蒙古人缺乏经济头脑,谁知内蒙古人之精明决不亚于上海人。
在伊金霍洛旗参观成吉思汗陵时,我被大门口小摊上的猫头鹰造型工艺钟吸引住了,没等问价,摊主——一位穿蒙古袍的中年妇女迎上来说:“这是直接从边境口岸进的,没那么多中间环节,绝对便宜。真正的俄罗斯货。”先给我吃了“定心丸”,这才悠笃笃地报价:“对您优惠,35元。”我还价25元,妇女不干。交涉了几次,对方见我买钟心切,笑吟吟和我周旋却始终不落价,并一会儿动动机关让猫头鹰眨巴眨巴眼,一会儿又上一上发条让钟奏出悦耳的报时声,挑得我心里痒痒的。最后,我只好就范了。
在餐馆进餐,常有歌手进前献歌。主人介绍说,他们是利用业余时间挣外快,其中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也有机关干部。
即使在偏远的苏木(乡)、嘎查(村),也到处洋溢着商品气息,村头的墙壁上、路口的电线杆上贴满了各式各样的海报:“某某苏木有大量的饲草供应”、“某某转让风力发电机”。
    亦狂亦侠亦温文
在内蒙古,我接触了不同类型的人:有自治区主席,也有普通牧民,我发现,内蒙古人共同的特点是既保留了大刀阔斧的干云豪气,又孕育出了至纤至细的温文婉丽。
张双旺,这是位不折不扣的粗犷汉子。然而,他却靠精打细算使一个只有5万元资金、21个“富裕”人员组成的煤炭转运站,短短5年间发展成拥有固定资产1.3亿元、年创税利3000余万元、产运销一条龙的大型煤炭公司;
乌力吉,一个文弱书生,但在他担任自治区电力局长期间,大胆改革,提出“煤从空中走”、“以电促煤”新战略,使自治区电力翻了两番。1993年,在“中国行业50家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排名中,该企业荣登榜首。
就连牧民也不逊“风骚”。自治区计委主任乌日途告诉记者,现在,有许多牧民招聘河北、山西的农民来替自己放牧,而本人则天南海北跑销路、探行情。他们甚至将“触角”伸到了海外,去年,仅锡盟就向沙特、科威特出口羊30万只。
…………
十几天的内蒙古之行,十几天的全新感受。往昔脑海中落后的内蒙古,已被新时代的风姿荡涤殆尽。我只想发自内心地说一句:内蒙古,我冤枉了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