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关汉卿的寂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1-01
第12版(副刊)
专栏:

  关汉卿的寂寞
张雨生
元代祁州城南的伍仁村,是戏剧宗师关汉卿的故里。此地今属安国市,小磁河旁村流过。一个秋风瑟瑟的黄昏,我寻觅到这里。
来之前,我找到了一本旧书,开封有两张照片。一张是关家园遗址,一张是普救寺遗址。关家园即关汉卿故居,占地九亩九分,是一座很排场的府地。我按图索骥,却怎么也找不着。经村里人指点,才知道老房子荡然无存,遗址面目全非。关家没有后人,老房基地上,修了新平房,住着几户异姓人家。普救寺与关家园隔道为邻。寺里诵经念佛,鼓乐鸣钟,自幼陶冶着关汉卿。他通晓丝竹管弦,五音六律,南北杂曲,就是在这里启蒙的。普救寺也无踪影,断垣残壁都不曾见。旧照片大概是解放初期拍摄的。40多年的岁月,将历史的遗迹荡涤得太快了。
唯有关汉卿的墓地还在。出村东北行,约二里处。我寻到这里,同样找不到。问种地的农民,他指着一片玉米地说:“在那中间。”连条小路也没有。我沿着地垄,分开玉米棵子,才钻进来。墓地是个小土丘,立着一块石碑,上书“伟大戏剧家关汉卿之墓”。这里曾是关家坟场,大修农田的时代,全铲平了,只留下这座坟头,孤零零的。种地的农民说:“有一回,在市里开关汉卿纪念会,外国有人来,说要扫墓,临时修了修,树了这块碑。”
好在这位伟人,始终耐得寂寞。他以卓著的成就,在我国戏剧史上坐着头把交椅,但其生平却不见于正史,不见于艺文志。封建史家的局限和偏颇,使得他几近埋没。终因大师一生创作了60多个剧本,留下了《窦娥冤》、《单刀会》、《望江亭》、《拜月亭》一大批名著,以至在民间久传不息。关汉卿的生平,最早见于《录鬼簿》,说他是大都人。清代乾隆年间编修的《祁州志》,说他是祁州伍仁村人。数百年来,伍仁村一带,流传的关汉卿的传说,以及民间艺人还能演唱他的众多杂剧,做了印证。专家们考查认定,关汉卿成才于祁州,闯荡于大都,因《窦娥冤》触怒权贵,避难于杭州,晚年埋头著述,蛰居于故里。“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戏剧大师才以他的真实面目,被写入中国文学史、世界文学史。1958年6月,世界和平理事会决议,将他列为世界名人。
关汉卿创造的辉煌,比莎士比亚早300年。然而,今天,莎士比亚的故乡,英国的斯特拉特福德,保留有他的故居,还有他上过的小学。小城的三个剧院,经常有一处上演他的剧目。
在安国市内,有“关汉卿纪念馆”,我听说后,又匆匆赶去。说是“纪念馆”,其实是在药王庙里,暂借两间耳房,展出几件从关家坟场挖出的旧物,以及一点文字说明、今人的字画。管理人员开门后,嘟囔着说:“这里没人买门票,一点收入也没有。上面来了文化人,说要题字,我们还得掏钱买纸笔。”
想到了关汉卿,我们能为他摆脱寂寞做点什么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