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舞起“龙头”——广西、云南实施“丰收计划”采访札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1-03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舞起“龙头”
——广西、云南实施“丰收计划”采访札记
本报记者夏珺
“丰收计划”,读者也许还有点陌生,它是由国家农业部、财政部组织实施的旨在大面积大规模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一项农业工程,已经实施7个年头了。最近,记者赴广西、云南部分地、县采访,对“丰收计划”在农业生产乃至整个农村经济中的作用有了切实的感受。
    科技的威力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又使推广农业科技工作面临新的课题。“丰收计划”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台的,探索在新形势下大面积推广先进、适用农业科技的路子。
广西是1987年起实施“丰收计划”的,已累计实施面积2600多万亩,增产粮食15亿公斤。谈起7年来的体会,自治区农牧渔业厅厅长林灿说:“‘丰收计划’确实是一条把先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纽带,一是明显加快了科技推广的速度,以杂交稻为例,以前是四五年更新一个品种,现在只要两年即可更新一个新的良种;二是变过去单项技术推广为将先进农业技术综合配套、优化组合,效果十分明显。”林厅长介绍说,广西增产的粮食中依靠科技的含量已由实施“丰收计划”前的不足20%提高到了30%多。
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省7年来共实施“丰收计划”1255万亩,增产粮食4.3亿公斤。省农业厅厅长钟振川说:“实施‘丰收计划’以来,我们主要抓了以良种为中心的,包括水稻薄膜育秧、条栽、科学施肥、玉米地膜覆盖栽培、育苗移栽密植、间套种等九大综合配套技术。‘丰收计划’使我们找到了一条在新形势下推广农业科技的途径。”
    “政、技、物三结合”
“丰收计划”显示的威力是“政、技、物三结合”作用的结果,所以也有人称之为“社会办项目”。广西、云南均有自上而下行之有效的行政、科技、物资保障系统。省(区)上成立了由农业厅厅长或副厅长任组长,吸收科委、财政、金融、供销社等涉农部门领导参加的项目领导小组和由若干高级职称农技人员组成的项目技术指导小组,地县及承担项目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并利用目标合同管理的形式,层层签订“军令状”,一杆子插到底,保障行政落实、技术落实、物资保障落实。
广西北流市把实施“丰收计划”与建设吨粮市结合起来,市里五套班子及116个机关分别挂钩乡镇,实行目标责任管理。自1989年实施“丰收计划”以来,粮食连年丰收,去年一举实现了亩产粮食1010公斤,在广西率先建成了吨粮市。主管农业的副市长温守荣对记者说:“吨粮市的建成起码有‘丰收计划’一半的功劳!”
云南省保山市1990年起承担了省里下达的10万亩吨粮田建设的“丰收计划”任务,他们采取集团承包的办法,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去年提前一年完成了10万亩吨粮田建设任务。
    “龙头”效应
实施“丰收计划”,国家财政每年只拿出几千万元。但为数不多的拨款却像一块磁石,吸引了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地方配套资金,据云南省统计,7年来国家共投资130万元(含周转金),而省、地、县的配套资金高达近5000万元。广西截至去年统计,国家拨款120多万元(未含周转金),地方配套资金3000多万元。此外,地方配套的还有几百万吨农膜、化肥等生产资料。
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就是除国家下达的项目外,省、地、县还自费搞自己的“丰收计划”项目,广西从1990年起搞了56项地方“丰收计划”项目,4年来实施面积720万亩。去年云南并未列入全国“丰收计划”,但省里仍按原定合同继续执行一年,实施面积120万亩,今年省里又下达省级“丰收计划”面积840多万亩。
“丰收计划”缘何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呢?云南省德宏州农业局副局长张江云把实施“丰收计划”的好处概括为“四出一带”,即出产量、出技术、出人才、出成果,带动大面积科技推广。他还列举了一系列数据支撑他的观点。他所说的“出人才”,一是指德宏州规定凡农业院校的大中专毕业生必须先到“丰收”项目中锻炼3年,几年来已有425名大中专毕业生在“丰收”项目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二是指培养农民科技人才,全州339个行政村每村都有一个农民科技辅导员,政府每年给他们1000元补贴,这些人通过补习考试已有90多人被招聘为国家干部。
广西自治区农业厅厅长林灿说得更形象:“‘丰收计划’最大的好处在于它的‘龙头’效应,抓‘丰收计划’就抓住了龙头,像舞大龙一样,龙头舞起来了,才能带动龙身、龙尾摆起来。”
广西、云南的同志对“丰收计划”的反映是“三满意”:政府满意,科技人员满意,农民满意。
    “丰收”与效益
近年来,广西、云南开始将“丰收计划”项目向蔬菜、水果等高效益方向转移。如云南省弥渡县利用“大蒜提早抽薹”新技术搞大蒜的“丰收计划”,使大蒜提前两个月成熟,赶在春节前上市,价格比常规蒜高出1—3倍。广西桂林地区开展“稻田养鱼丰收计划”项目,两年来推广了8.8万亩,农民纯收入增加1200多万元。
这是一个可喜的动向。如果今后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先进的科技应用于高效益的经济作物甚至扩展到养殖业,那么,一方面可以增加有效供给,一方面又能增加农民收入,“丰收计划”必将葆有更加长久和旺盛的生命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