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一种别开生面的选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1-11
第8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一种别开生面的选本
梁南
被列为“跨世纪诗库”首卷本的《’92华文诗精选》(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年6月版)一书,是我见过的为数不多而独具特色的一种选本。
这本《精选》,在筛选尺码上,力破以往“因人选诗”的审美误区,力求以诗取人,一反名家领衔、分等定数的老例,刻意问津质量,着重艺术内涵,务期遴选经得起时间推敲的珍品入围,以至未选入者不乏名诗人;而被人忽略的许多小家碧玉,却因作品独特的美感形式而入选;其次,选家还断然摒弃以往选诗人很难摆脱的流派门户之见的非艺术态度,抱着多维取向,多维鉴赏,定艺术精品于一尊而不计流派的宽宏气度,既防患精品流失于偏颇,又未蹈智力单向的毛病,在这样公正的包容下,选本百品麋集,诸流尽陈,反映出新诗感情世界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进行多流派多风格多题旨多视角折射和投影的壮观轮廓,庄重殷实,粲然丰满。
然而,最令我动容的是,这本《精选》还有两个更独特的创新与突破:
一是它把中国新诗纳入具有世界属性的文学品位上来筛选,打开了一个新的生面,创立了新诗“年选本”中外贯通的先河。选家没有忘却,中国新诗久已越过大陆畛域流布于世界许多角落,因而日益成为具备世界属性的文学品类这个事实,故而采取以大陆为主选地,旁及台湾、香港、美国、英国及马来西亚报刊,使人坐于斗室而能一览天下华文诗概貌,何其壮哉!
二是首家从民间流传的诗刊上遴选品位较高的作品,是《精选》的又一个突破。虽然选量只占1/16,却避免了遗珠之憾。近年来,人们对诗的价值的评估与判断进入了新的智性领域,诗的精神召唤力度,使周围聚集着越来越多的拥戴者。既拥有可观的读者群,也确实有可观之作,如此次选入的诗篇。无视这个现状是不明智的。
这两个创新两个突破的璧合,形成这个选本艺术上独具的整体真实感,加以筛选态度严正,筛选手段细致,故选本的质量密度极高,使浏览的人明显能感到艺术容量和精神容量的厚重淳实。
编选新诗的年选本,受到“时间段”的制约而难度甚大。何况对选本质量的保证,不仅仅取决于筛选手段等技巧问题,不仅仅取决于选家的学识,尤需选家尊严的艺术良知与艺术良心之运作,不为时尚左右,不为一时潮流所动。此书在这方面,亦堪称当之无愧的一流严肃选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