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阅读
  • 0回复

关于“对一条标语的意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7-08-11
第4版()
专栏:大家谈

  关于“对一条标语的意见”
汉夫
编者按:大家谈是读者的园地,有不同的意见,自然欢迎尽量提出。汉夫同志就标语对实际运动的作用及群众接受的程度立论,是很好的。但就标语本身说,已引起误会是事实,一般群众究如何了解这句话,还应调查。标语口号既是行动的指针,就应作到明确无误,我们决不应反对利用熟语,但一定要注意不受旧形式的拘束和妨害。
七月十号在大家谈栏中“对一条标语的意见”对“穷人变成有,一富遮百丑”提出批评。据我所知,这条标语是实现耕者有其田后群众提的。群众在大生产运动中,有怕富思想。如郜匠村群孩说:“今天够吃够喝就行了!可不敢发那大财;发了财还不定怎样呢?”当时有些人圪噪的说:“咱们穷人有了丑不丑?”于是就有人说:“穷人变成有,一富遮百丑”。这意思说:穷人翻身后好好闹生产,发财后并不是一件丢丑的事;穷人在大生产运动中发财致富是最光荣的。当时群众的提法,决不是如鸿飞同志所提的是翻身后就翻富了,群众说:“想要过好把明起早;”“想要发富,纺花织布”,“翻身打地主,生产才致富,”这条标语原意就是:经过大生产后,穷人真正才能发财致富的,“穷人才能变成有”。因此在当时群众的提法,是决不是穷人富了是丑事,富了就把穷人的丑遮着了!也决不是说地主的富不是丑事。因此,我觉得:群众的认识都是这样,你偏提出你所说言语。那就不能引导群众的行动,群众接受就很慢。当群众意议是这样“好象是低级的”但却能代表广大群众行动。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当群众意议只能接受较粗糙的东西时,我就以粗糙东西逐渐提高他的认识和觉悟程度,我们不应对它从另一面钻,钻来钻去,纵使你提的很高,你有创造,但群众(尤其是农民)不理会你的。总之这标语在群众生产中起了很大作用,故特提出说明,供大家研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