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阅读
  • 0回复

吃鸵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1-14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随笔

  吃鸵鸟
天流
在一个近12亿人的国度里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究竟会有多少新鲜事,实在估不透。前些日去广东江门市采访,居然吃上了鸵鸟肉。
这可不是像吃野生娃娃鱼、果子狸、穿山甲那样“以嘴试法”。鸵鸟原产澳州,在美国人工驯养已有近百年历史。“什么都敢吃”的广东人东渡太平洋找致富门路,高价买回“二公四母”,在荒山坡上圈起场地,当猪牛羊似地养了起来。此后发展规模逐渐扩大,以至几乎形成了一项产业。一只雌鸟一年产蛋百余枚,用人工孵化,33天便有雏鸟破壳而出。一两年光景,江门引进的鸵鸟,便在全国有千余儿孙了。
江门人引进鸵鸟是为了吃肉。一只成熟的鸵鸟,可重达百余公斤,抵得上一头壮猪,且全部都是“瘦肉型”。肉质鲜美细嫩,味正可口,而且胆固醇少,蛋白质含量高。
养鸵鸟的还有更深的经济动因。鸵鸟“出身贫寒”,所以饲养简便,生存力强。一块荒坡,围上绳网,便是家园。鸵鸟如牛羊,食草为生,不像猪鸡鸭以粮为主;养鸵鸟不占耕地,不盖屋棚,不费粮食,这对耕地紧缺、粮食压力甚大的广东来说,真是一件好事。
鸵鸟不仅姓“农”,也姓“工”,鸵鸟皮细薄坚韧,制成皮革用品,如箱、衣、鞋、带之类,均为上品。鸵鸟毛色彩鲜亮,柔和绵温,实用华贵。正因为有这么多的“优点”,广东人已决定在全省推广江门市的鸵鸟养殖了。
一直负责鸵鸟引进、试养、推广的江门市畜牧局局长告诉笔者,他们眼下颇为吃香,种鸟、种蛋还供不应求。现在又引进了六七个品种,准备搞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大干一场。
鸵鸟养殖已经旗开得胜。最终能否如人所愿,成为如同养猪、养牛、养羊、养鸡一样的大产业,还有待实践。但是,吃鸵鸟、养鸵鸟这件事本身,却给了人们宝贵启示。市场经济,机会无穷,人们为使自己吃好穿好住好的法子无穷,关键在于你能否眼界开阔,面向市场;能否脚踏实地,讲求科学。鸵鸟业的出现和兴起,预示着我国人多地少的农村经济,有着多么不可估量的潜力和前景。养殖业如此,种植业如此,其他各行各业,也同此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