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荟萃名家与精品——文化部九四春节电视晚会观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3-02
第8版(副刊)
专栏:

  荟萃名家与精品
——文化部九四春节电视晚会观感
繁木
春节前后,纷至沓来的电视晚会使人目不暇接,在如此之多的电视晚会之中如何脱颖而出,使观众情有所钟,这恐怕是电视晚会节目制作者们最关心的问题。
从电视晚会如何出新的角度来观察文化部’94春节电视晚会,它从立意的确立到总体构思和各类节目的创作与搭配,都为人们提供了一些启示和可资借鉴的经验。
以“五彩路”作为这台晚会的题目,并以五彩路的形象和意蕴贯穿整台晚会,应该说这是一种令人精神为之一振的巧思。编导者通过这台晚会所要表现的是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国泰民安的祥和气氛和人们发自内心的喜悦与欢乐,而五彩路则是这种社会氛围和人们心境的形象外化,或者说它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对美好未来憧憬的一种具象化的载体,它也因此而具有了形象描绘和象征寓意的双重意蕴。
一台好的晚会要由丰富多彩的节目来体现,才能产生理想的艺术效果。文化部’94春节电视晚会在这方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它由《新春的祝福》、《欣慰的记忆》、《灿烂的星座》和《美好的展望》四个部分构成,节目内容包容了音乐、舞蹈、戏曲、微型话剧和杂技等不同类型的艺术形式,可谓融多种艺术品种于一炉,集知识性、趣味性和欣赏性于一堂。“五彩路”晚会中的新创作节目,艺术水准普遍较高,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正剧小品《呼唤》,作品既有思想深度又有力度,特别是它所产生的情感上的冲击力和震撼力,不但使晚会找到了动情点,也使观众得到一次情感宣泄的满足。《寻访白娘子》具有较强的喜剧色彩,它通过两个孩子的视角,发现了中国戏曲艺术的精深博大。以“寻根”的方式领略了京剧、晋剧和豫剧《白蛇传》精彩片断的表演,从而深切地体会到了中国戏曲在音乐和表演等方面所达到的艺术造诣。
与这类新作品相映衬的是那些经过重新包装的节目,它们同样产生了很好的观赏效应。以李谷一、李玲玉等人共同完成的戏曲联唱《闪光的起点》为例。这个节目的特点是,人们所熟悉和喜爱的明星们又回到她们的本工上去,李谷一表演的是花鼓戏;李玲玉演唱的是越剧,而且是小生行当;袁枚的黄梅戏;刘蓓的程派京剧《锁麟囊》和于文华的评剧《刘巧儿》。对于观众说来,这些明星或者在歌坛上独领风骚,或者在屏幕上大放光彩,当观众看到她们的本工时,不但顿时产生新鲜感,而且体会到中国传统艺术的基根是多么深厚,这种艺术传统对于歌唱和影视演员的成长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台晚会中还有观众早已熟悉的产生于过去年代的作品。它们大致上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集中在《欣慰的记忆》标题下的优秀歌曲,如《小鸟在前边带路》、《我们年轻人》、《九九艳阳天》和《我们走在大路上》等。当富于时代感的造型和情节化的表演开始时,人们很自然地便被带回到对往昔岁月的美好回忆中去,于是欣赏中便产生一种亲切感和陶醉感;而对于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年轻人说来,也会通过这些歌曲的旋律和内容对上一辈人的情感表达方式有所了解甚至产生某种共鸣。
另一类作品的涵盖面更大些,它们包括近年来我国一些年轻的歌唱家在各种国际大赛中得奖的作品,诸如《多情的港湾》中杜吉刚、袁晨野、郑咏、赵登峰演唱的世界名曲《桑塔露其亚》、《妈妈》、《西班牙女郎》和《缆车》等。这些歌曲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审美品位,特别是它们由获世界大奖的中国歌唱家来演唱,更能激发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对通俗的演唱形式,赋予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同样可以烘托、表达主旋律。连续三年的文化部春节晚会,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