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尺幅画面时代景观——挂历潮的文化气质与美学走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1-15
第12版(副刊)
专栏:热点透视

  尺幅画面时代景观
——挂历潮的文化气质与美学走向
艾斐
挂历,越来越成为一种大众性的审美媒介、一种社会性的文化景观。一册好的挂历,完全可以起到“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作用。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由于挂历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稳定的可视性和饱含时代意蕴的文化色彩,所以,它不仅是一支劲旅,而且是书、报、刊所无法替代的。
挂历的这种作用,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它在性质、形式和功能上的诸多特点。但,最主要、最根本的,还在于它的内容。内容好,借重于特殊的形式和广泛的社会性,可以起到好的作用;反之,内容不好,也同样可以通过其灵活的形式和广泛的传播,而起到不好的作用。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效应,我们在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乃是屡屡有所感验的。
由此可见,挂历虽然在外部形态、文化景观和传播方式上与书、报、刊不同,但在以内容取胜、以内容定性、以内容夺人这一点上,却是完全相同的。这就是说,在挂历的设计和印制中,内容的好与不好,是至关重要的。必须严格把住内容关。既不能利用挂历在艺术形式和传播方式上的优势,而输出庸俗的、不健康的内容,更不能利用挂历所具有的特殊商品价值,掩盖、取代、贬低和畸变其在内容上的时代性、社会性、审美性和清新刚健、积极进取、淳朴自然的文化气质。
近几年来,挂历的版式越来越繁多,印制越来越精美,传播越来越广泛,乃至于掀起一股“挂历潮”。然而,正是在这潮头的翻卷涌荡之中,贝珠同泥沙俱有,醇香与异味共存,优劣参差,瑕瑜互见。特别是从1994年的情况看,挂历的商业性、市场意识和利润追求越来越浓厚、越强烈、越迫切。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形式上呈现出乱、滥、俗,而且在内容上也明显地形成了定势,蹈入了误区,基本上是在风景、美女、书画、插花、狗猫等几大类上兜圈子。有相当一部分挂历,都是在“黄”与“裸”的趋向中,或隐或显地表现出一种乏味、猥琐、消沉、颓废的意识和气氛,从而使挂历的文化景观和审美趣味受到不应有的渍蚀与变异。这一方面削弱了挂历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也同样损害了挂历的市场效益。可以说是有悖初衷,事与愿违,从哪种意义上说,都不上算。
1995年挂历的审美构思、形式探蹊、思想力度和文化景观如何?从总的趋向上看,似乎仍未突破去年的格套,美女、风景、书画、宠物之类的内容仍旧占了很大比重。不过,在大趋向之外,也显露出一种异军突起、新象峥嵘之势。一如由新华通讯社供稿、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现代名剧选》(1995、1996双年挂历)和《红色娘子军》(1995、1996双年双月挂历)两套挂历,就以其形式新、构图新、创意新、人物新而令人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振。前者取材于20多年前令世界瞩目的大型历史史诗《东方红》、歌剧《白毛女》等具有革命精神和审美价值的典型画面。后者取材于曾轰动世界舞坛的大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精美镜头。这样的挂历,不仅思想含量大、艺术品位高、文化气氛浓,而且具有历史感、现实性和时代精神,令人在清醇刚健、积极奋发的文化消费和艺术审美过程中,受到启迪、教育和鼓舞,实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好教材,是广大群众亲切、可意的文化快餐和雅洁高尚的精神养料。
这一类挂历的出现,代表了挂历设计、印制中的一种新创意和新开拓,代表了一种积极进取的创作趋势。它决然会给挂历文化园地洒下阵阵春雨,吹过缕缕绿风,播下片片生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