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我国民族地区的箫与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1-18
第10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我国民族地区的箫与笛
何晏文
山鹰,搏击长空,是勇敢和力量的象征。居住在新疆的塔吉克、柯尔克孜族人民,大约是出于对鹰的崇敬,千百年来,用它翅膀的骨头来做笛,这就是帕米尔高原上著名的鹰笛。鹰笛,长约25厘米,两端开口。当高原上激烈的叼羊、赛马活动开始,或当热闹的婚礼进行时,鹰笛就会以它高亢、明亮的声音,随着手鼓激越的节奏,把欢乐与喜悦传得很远、很远。
如果说,鹰笛因其取材于鹰骨而独具风采,那么,更多的吹管乐器,则是在一根根竹管上显露匠心的。但凡箫笛,大都要有六个按音孔。然而在云南瑞丽江畔的景颇族村寨,却有一种没有按音孔的箫笛类乐器,这就是吐良(景颇语叫“吐任”)。其制作方法较为简单:选来一段长约50厘米、拇指般粗的竹管,打通竹节,在中间偏左处开个吹孔,吐良便做成了。也有以两节竹管插接而成的。别看它连一个按音孔也没有,但却可以吹出两个八度来。
在箫笛的行列中,并不都像“屏箫玉笛”那样妩媚多姿,也不都像吐良那般质朴,苗族的大筒箫就十分魁伟,颇有点体大气粗的派头。它长约120多厘米,直径约7厘米,同茶杯相仿,有6个按音孔。当我们在贵州盘县首次见到它,还以为是云南特有的大竹烟筒呢。原来这是一种直吹管乐器,当双手控制上面的4个音孔时,对下面的二孔,已鞭长莫及了,只好请左脚的拇指来帮忙,这是一种手足并用的独特的演奏手法,而且必须坐着吹。大筒箫是低音吹管乐器,音色低沉、柔和,通常要同它的姊妹乐器——直箫同时演奏。
海南岛五指山下的黎族妇女喜爱鼻箫。鼻箫,就是用鼻子吹的箫,大都是用一根七八十厘米长的无节细竹制作的,在两端各开一个音孔。据介绍,从前还有一种长近1.5米的鼻箫,吹奏时,不得不躺下来,手脚并用,以脚趾按下面的音孔。台湾省高山族也兴吹鼻箫,与黎族的吹鼻箫大同小异。
巴乌,是云南兄弟民族创造的一种单簧管乐器。它乐音柔美、深沉,深受哈尼、彝、苗、傣、景颇、佤、布朗等族人民的喜爱。
羌笛,作为古羌人对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贡献,早在东汉就已载入史册。唐宋以来,有许多描绘羌笛的脍炙人口的诗句,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名句,早已家喻户晓。这说明当时流行塞外的羌笛,已为内地人知晓了。它也是一种单簧管乐器,长约20厘米左右,由两根系在一起的,削成方形的细竹管组成,有六对音孔,上端并排插有两只发音竹哨。看上去,颇像一双捆在一起的短筷子。羌笛大都用竹制作,也有以骨、铜,甚至以银为料的。很有意思的是现在流行于彝族地区的双管巴乌,流行于土家族地区的“咚咚喹”以及藏族的“吕渣”、苗族的“展积”等民族乐器,不论其形制、大小,都与羌笛惊人的相似,可谓姊妹乐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