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青海湖畔藏族妇女的辫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1-18
第10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青海湖畔藏族妇女的辫饰
王军科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生活在青海湖环湖地区的藏族妇女酷爱打扮,每逢重大节日、喜庆集会,一身华贵的衣服配以琳琅满目的各种装饰品,看起来珠光宝气,走起来叮当作响,煞是好看。环湖地区妇女的辫饰艺术,绚丽多彩。
藏族妇女以长发为美,从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就开始留发,待长成丰满美丽的少女时,她们就把满头的乌发梳成小辫,装入精心绣制的刺绣辫筒。辫饰缀以金银、珊瑚、玛瑙、珍珠、海螺、象牙、松耳石等装饰,价值稍廉一点也要三四千元,昂贵的高达一二万元。
藏族妇女的辫饰较为复杂,由辫筒(藏语称“加盛”)和三大片(藏语称“阿热”)组成。辫筒一般尺寸不等,大小不一,家庭条件好的,做得较大。三大片中间最大的叫“斗哈”,两边的两片叫“阿热”。辫饰上各种饰物的排列、缀饰都有习俗惯例,并与宗教信仰紧密相连。辫筒主要由刺绣花纹组成。一条辫筒往往排列五六幅图案,图案也极为丰富,有云纹、水纹、卷草纹、回纹、万字纹、八宝以及花鸟走兽等,象征着幸福美满,吉祥如意。辫筒上还缀有钱币、纽扣、骨片等,形成一个色彩斑斓的装饰带。
“阿热”用布和皮革制成,厚重而坚挺,上面全是装饰物,有纽扣、银币、象牙等。夸张的造型,艳丽的色彩,走起来花花辫筒,随身摇曳,风光无比。“阿热”形似铠甲,如同出征的战士,更为藏族妇女增添几分劲秀。
环湖地区藏族妇女的辫饰,已由原来的护发、装饰功能演变成为礼仪风俗。姑娘出嫁的前一天要举行“戴头”仪式。辫筒一般由女方陪嫁,“阿热”中的“斗哈”也由娘家陪送,意指娘家人站在后面哩;两侧的“阿热”由婆家制作,其意尊重婆家的老人,由德高望重的年长妇女郑重地将辫饰佩带在新娘的发辫上。因此,戴辫饰是藏族已婚妇女的标志。已婚妇女一般要天天戴辫饰,特别是喜庆佳节、家中来客、会见长者,必须戴辫饰。但妇女一过40岁,辫筒也就不戴了。(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