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爱国主义的历史回音——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入选作品述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1-18
第12版(副刊)
专栏:·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选评征文

  爱国主义的历史回音
——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入选作品述评
周大鹏
一九九三年度精神产品生产“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中,六部表现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历史的电影、电视剧,以其磅礴的历史气势、壮阔的斗争画卷,融审美诗情于历史之中,生动地再现了半个世纪前中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刘伯承、邓小平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领袖和革命家的艺术形象;史诗般的斑斓长卷中充溢着变革现实、重塑中华的爱国主义豪情,使当代观众感受到时代精神强烈律动的脉搏。
综观三部影片,都反映了在非常的历史转折关头、中国人民的优秀代表的远见卓识、大智大勇和那钢铁般的意志、灵活高超的斗争艺术。《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中的毛泽东,力排共产国际、中央和省委在起义失败之后仍然坚持攻打大城市的错误决策,毅然向井冈山进军,其斗争是何等惊心动魄。而《重庆谈判》,又把主人公们推到了历史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只身虎穴,与蒋介石斗智斗谋,潇洒自若,胜似闲庭信步。
在关系解放战争全局的重要战役中,展示老一辈革命家叱咤风云的历史背景和一代骁将的虎虎雄风,歌颂他们实事求是、据理直言、勇于纠正错误政策的高尚品质,这是几部电视长剧选材和刻画人物的基本特点。如《大进攻序曲》取材于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拉开解放战争战略进攻序幕这一史实;《豫东之战》取材于战史上称作“三大战役”前奏曲的“豫东战役”;《解放云南》的战斗则是解放战争后期西南战役的有机组成部分,此举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割据云南、妄图东山再起的梦呓。
在典型人物的塑造方面,入选的影视作品都有了新的开掘。首先,进一步破除神化、概念化和抽象化,把领袖人物和老一辈革命家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塑造,表现出他们的平凡和伟大。这些作品不仅使观众看到了杰出人物在历史上不同凡响的作用,而且还注重表现了他们的个性、气质、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如《秋收起义》中,卢德铭牺牲后,毛泽东悲愤交加,连鸣数枪,泪如雨下;邓小平对不敢讲真话的基层干部说:谁要你的命,我邓小平替你抵命。其二,将领袖和老一辈革命家始终置于激烈的矛盾冲突的漩涡中心,而不是将他们置于冲突之外或之上去下命令、作指示。在激烈的冲突中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个性特征、高尚品格和雄才大略,从而为作品融入了时代的审美意识,氤氲着大家气度。其三,尊重历史,如实描写领袖人物在特定条件下思想认识上的局限。如《秋收起义》,写毛泽东并不是一开始就清楚要建立农村根据地,他也曾认为革命会很快成功,对打长沙也一度头脑发热。这不仅无损于领袖形象,反而显示出领袖人格的光辉。
尽管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成果斐然,但是,要使较大的思想深度和历史内容同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完美的融合,我们还有一段距离。只瞄准重大题材和主人公的身份显然是不够的,题材的优势和力度并不一定带来艺术审美的优势和力度。史诗式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除应扩大选材视野、表现更广阔的革命斗争生活之外,更应在诗与史的神会熔铸上下功夫,从而多几分诗的灵动,少几分史的叙述,多几分诗的激情,少几分史的冷静,使“五个一工程”影视作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艺园地里,愈开愈艳,永葆诱人的魅力。(作者单位:西安市文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