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跨入“大保险”——海南社会保险改革采访录(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1-20
第2版(经济)
专栏:

  跨入“大保险”
——海南社会保险改革采访录(一)
本报记者王彦田
编者按: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也是当前深化企业改革的需要。
一些国有企业效益不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人员多,负担重。这个历史形成的包袱,使得国有企业难以与其他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展开公平竞争。而要顺利地剥离富余人员,减轻退休职工多的负担,很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建立和完善包括待业保险、养老保险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
海南作为国务院确定的试点省,先行5年,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探索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突破。我们将分三次介绍海南省的改革经验,供借鉴和参考。
                   
1989年底,国务院将海南列为社会保障制度综合改革的试点省。5年过去了,海南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探索中步步前行,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初步建立起了一套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社会保险规则,被国家劳动部称为“海南模式”。10月中旬,记者来到这个美丽的海岛作专题采访。
    一步到位
海南省把社会保险的范围扩展到了省内的所有从业者,称为“大保险”。
社会保障部门散发的宣传材料上醒目地印着:“法律规定,凡在海南经济特区范围内的城镇所有用人单位的从业人员,均须参加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从业人员指获得一个月以上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及经营者。”它包括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企业从业人员、个体工商户、临时工,并包括了外省来的农村打工者。
省社会保障局拿给记者一摞卡片:海南经济特区城镇从业人员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登记卡。上面详细记录着从省委书记到普通干部、职工在内的海南省委机关工作人员1994年个人参加养老保险的情况。省委书记、省长阮崇武的登记卡上写着1994年1—10月的缴费情况。省委书记、省长参加全省统一的社会保险缴费,在国内还是首例。
这是一种“一步到位”的改革。在海南参加社会保险人员范围中,至少有两部分人员是其他省市还没有的,一是机关等财政拨款的单位从业人员,一是外来的流动的就业者。海南参加社会保险人员经历了一个从窄到宽、从少到多的改革过程。80年代中期,社会保险改革起步时,参保人员只有国有企业的职工。以后范围逐渐扩大到非国有企业职工,1992年扩大到个体从业者,1994年一步到位,扩大到机关单位、企业在内的全省所有城镇从业者。
    不再到企业领退休金
海南的社会保险从“小保险”跨到了“大保险”。这种“大保险”不仅体现在省内所有从业者统一参加社会保险,还体现在实行了统一的缴费标准、统一的支付标准和统一的管理制度。如所有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其用人单位必须为其向社会保险部门缴纳基本养老金,等到退休后,根据缴纳养老费多少的记录,到社会保障部门领取养老金,企业即使破产关门,老职工生活也有保障。个体工商户按一定的费率缴纳养老保险费后,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限后,同样可从社会保险部门领到维持当时正常生活的养老金。
要保障所有的退休人员拿到足额的退休金,钱从哪里来?海南社会保险费用的来源主要有三块:一是企业、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缴纳的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是按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21%提取,缴给社会保障部门,其中单位要负担基本养老金的18%,职工个人负担3%。企业作为基本基金支出,机关、事业单位从财政核付。其次是个体工商户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现在海南暂按每人每月30元缴纳。另外,一些效益较好的企业,为让职工拿到更多的退休金,还可自愿办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在缴纳基本保险费后,根据能力再补加一块,记在本企业职工份上。
“企业要缴纳数量为工资总额21%的基本养老保险金,这个数是怎么确定的,企业能否负担?”社保局的专家介绍,这个比例是根据海南省支付离退休金实际数额与工资收入的关系测算出来的,与全国水平相比是较低的。目前国内不少省区的养老保险费的提取比例已在工资总额的30%上下,个别地区超过了40%。因此,海南的企业在负担养老金方面,比其他地区的企业要轻得多。当然,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离退休人员退休金增加,这个比例也是要适当提高的。
    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实施“大保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它对海南的影响既是现实的,也是长远的。
它适应了海南加快建立劳动力市场的要求。劳动力市场发育的基础,在于企业自主用工,劳动者自主择业,根据市场供需自由流动。一位国有企业的职工说:“想换个单位工作,两个难题不好办,一是住房,二是社会保险。”海南解决了两个难题中的一个,无论你到什么单位工作,单位都要为你办理保险手续,按章缴费,在不同单位缴费,缴费年限可以累计。
它适应了不同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要求。没有平等的招工用人机会,就难有不同经济成份的平等发展。海南特区建立后,多种经济成份竞相发展,目前全省有外资、内资、私营企业1万多家,就业职工已占到全省就业者的1/6,这还不完全包括外地来的大量的季节性的打工者。这些企业和工人为海南的经济发展贡献巨大,平等的社会保险给他们吃了定心丸,减少了后顾之忧,留住了人才和劳动力。
由于历史的原因,企业的养老负担轻重不一,国有老企业,养老负担十分沉重,只有把保险从单个企业的分散行为转变成社会行为,才是解脱他们的包袱的根本途径。海口罐头厂是一个有5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退休职工占在职职工的45%以上,沉重的养老负担,曾压得这个厂透不过气来。社会保险统筹后,社会保险部门每年给这个厂支付了大量养老金,为企业轻装上阵创造了宽松环境。全国著名的海南兴隆华侨农场,11000职工,退休职工有4000多人,省社保局每年给这个农场补足养老金达300多万元,使这儿的归侨无生活之忧。记者采访这个农场的老职工时,他们说:“没有社会保险全省统一参加,像我们这样的单位,日子不好过。”
社会保险改革影响着人们的观念。旱涝保收、生老病死有保障,过去是国有企业正式职工才有的优越性,也是横亘在不同身份职工中间的一条鸿沟。现在,随着海南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这条鸿沟被填平了。省委书记、省长阮崇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全部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在国内是首家,在世界上也有创意。我们要坚持把这项改革搞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