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老乡和老外——记全国乡镇企业家张龙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1-21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通讯

  老乡和老外
——记全国乡镇企业家张龙山
章欣
去年4月,香港车流如潮。此时,在一个偏僻小巷的矮陋平房里,一位老者无精打采地仰卧在床上。“韩老板,我看您来了。”门“吱”地一声开了,一位身材魁梧的乡下人进来了。老者激动了:“我都这个样子了,你怎么还来看我?”“您对我们的企业发展有功,我怎么能忘老朋友?”“你真是个大好人呀!”老者激动了,紧紧地握住乡下人的手,久久地说不出话来。
老者是破产的外方老板韩德森,乡下人就是天津市宝坻县大钟集团总经理张龙山。
张龙山,今年五十有四,土生土长的庄稼汉,出生于五六十年代闻名全国的铁姑娘张秀敏的家乡——大钟庄乡小于庄村。1985年,当了几十年村干部的张龙山从黄土地上走出来,受命接任濒临倒闭的乡办服装厂厂长职务。他上任不久,企业就有了转机,一年后又有了大变化,并呈火爆之势。张龙山不善言谈,表面上也看不出有多大的魅力,可凭啥把企业搞得这样红火?
张龙山长着一副善良相,有着一副好心肠。不管是谁,只要遇到了急事、难事,他总要帮一把。一次,德国的一个客户要3万件茄克衫,定点厂家因故做不了,把个代理商急得团团转。若不能如期交货,他就要倾家荡产。他来到大钟找到了张龙山,苦苦哀求。可要接下这批活,难度可想而知。不仅交货期紧,原材附料还散落在几个厂家,利润却挣不下几个钱。
看到外商急到了这一步,张龙山动情了:“你放心,这笔活交给我,保证如期交货。”30天的工期只剩下15天,张龙山一方面从厂里抽调7个人,借了3辆车,行程几百公里挖原材附料;一方面在钟盛制衣公司组织生产,他和几个副经理各包一摊连轴转,不停顿地处理生产环节当中的问题,生产进度用分秒计算。有时工人疲劳了,几位经理就当服务员,递开水,递罐头,并和工人一起干,打包装,剪线头。整整奋战了十几个昼夜,结果提前一天交货,把外商感动得谢天谢地。
从此,人们更向往大钟,佩服张龙山的人品,有活都往这里投,并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1989年,香港客商与大钟建立了钟盛制衣有限公司。1990年香港一位老板找来与之建立了中兴商标公司。1991年建立了大华制衣公司。去年,听说张龙山要在宝坻开发区办企业,不少外商以及港澳地区的温先生、邓先生、梁先生、居先生等虽与张龙山仅有一面之交,也纷纷而来,给他提供10多个大项目,让他选择,并与之合资,鼎力相助。
在张龙山的领导下,一个濒临倒闭的服装厂,目前已发展成为固定资产8000万元,年利税1200万元,拥有大华、钟盛、中兴商标、大钟绣品等十家企业的集团公司,进入了天津市百强创汇、市级先进企业行列。张龙山这个农民,也成为全国乡镇企业家。可谈起这些业绩时,张龙山却憨厚得很:“我一个农民有多大本事,只是赶上了好时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