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造就我们的企业家队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1-21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抓科技大发展促经济更繁荣

  造就我们的企业家队伍
电子工业部第六研究所所长李曼俊
在市场经济和国际高技术挑战的双重压力下,国营高技术科研院所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走出一条改革的路子,是当前科技发展的重要课题。我们在实践中大胆地探索尝试,从科研所、企业集团到股份制改组,十年走过了一条艰难但十分有希望的改革发展之路。
六所的改革得力于有一批懂科技、能经营的人才,但六所的高技术产品要进一步向产业化、国际化发展,急需解决的仍然还是人才。我们在发挥老专家指导作用和中年科技人员中坚作用的同时,大胆启用了一批具有新型知识结构的优秀科技人员进入关键的技术和管理岗位,精心培养我们自己的企业家队伍,为了能吸引国外留学人员回国创办高技术企业,六所尽其所能给他们优厚的待遇、宽松的政策,搭起舞台,提供环境,让其充分施展才智。例如,我所自动化工程部经理王常力,是1988年从英国归来的博士,为了支持他的工作,所里不仅为他解决住房,还在资金十分短缺的情况下,拨出专款支持他搞开发,并给予放手使用,让他独立经营决策,挑起自动化工程部的重担。
传统的科技体制下,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为什么得不到解放?除了产权主体的虚置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科研所的所长和领导体制的行政化,高素质的职业化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没有形成。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企业家,他们集人、财、物、产、供、销大权于一身,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践者,是市场经济的弄潮儿,是生产要素创新组合以及经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和推动者,他们工作的难度大、强度大、责任大,这种人才是当前人才短缺之最。技术、设备出钱可以买到,但是优秀的企业家你买不到,这正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正如大家看到的,同样的高科技企业,因为企业家的能力、素质不同,企业经营局面相差甚远。为了造就中国自己的企业家队伍,我们必须承认企业家创造性劳动的价值,提高他们的待遇,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了留住这些高技术产业化急需人才,我所对有突出贡献的经理实行重奖,从1994年开始按责任、风险、利益相一致的原则,对下属公司经理试行年薪制,我们企业家的待遇要和企业的经营规模、利润、管理水平挂起钩来。成功的企业家的薪金和报酬水平应当在社会各阶层中居于领先地位,要让科技企业家在我们这里拿到不少于乡镇企业、外资企业的待遇,实现他们的社会价值,培育造就出中国自己的企业家队伍。
21世纪经济发展的焦点是高科技的产业化,我国急需这方面的人才,呼吁我们的国家要立即制定培训企业家的教育体制,建立完善企业家成长的机制,创造环境条件培育起中国自己的企业家队伍,形成职业化的企业家市场,确定企业家的利益,使企业家成为一种高收入、具有足够吸引力的职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