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余音绕梁赞国魂——听吴玉霞《千秋颂》音乐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1-22
第8版(副刊)
专栏:

  余音绕梁赞国魂
——听吴玉霞《千秋颂》音乐会
老树
北国清秋,适逢孔子2545年诞辰。国际儒学研讨会与国际儒联成立大会,同时在京举行。为了祝贺这具有双重意义盛会的成功,著名琵琶演奏家吴玉霞与中央民族乐团联手,举行了以《千秋颂》为主题的音乐会。
音乐会自始至终,强烈地吸引着听众。那跳动的琴弦,令人心潮起伏,犹如徜徉在中华历史的长河中。孔子说“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正是这场音乐会留给人们的真实感受。
这场音乐会在节目的安排和构思上,犹如一首绝妙的交响诗。在琵琶独奏之中,在独奏与协奏之间,在主题曲《千秋颂》与配曲之间,都可谓匠心独运。乐曲无论是从哀怨到激愤、从舒缓到海涛般的澎湃;无论是从独奏到合奏,都给人以优美和谐的快感。没有和谐,就没有音乐。或者说,音乐在本质上,就是种种和谐之声的整体。在《汉宫秋月》的哀怨缠绵之后,接着就是《灯月交辉》的喜悦欢腾。恰似从幽谷突然越上峰顶,眼前展现一片奇异风光。在此之后,乐曲又由喜转悲。一曲《泣颜回》,不仅有对于颜回英年早逝的悲哀,而且更多的是由悲而展示的希望。
吴玉霞自己作曲并演奏的《律动》,是心向自然和未来的美妙乐章。春、夏、秋、冬四季的规律变化,看似平常,实际上蕴涵着天、地、人的流美与灵性。在吴玉霞指弦变幻莫测的拨击中,这“流美”和“灵性”,伴随着音乐而升华。这琵琶之音带给人们那种化实为虚、从而使人产生美妙想象的解放力量,令人叹服。自古以来,在成功英雄与失意英雄的对比中,有时,失意英雄的情怀更能震撼心灵。《霸王卸甲》这首曲子,其扣人心弦之处,就在于它相当成功地表现了项羽那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气概。曲中的爆破音带出了撕裂心肝的力量。因为,从这种乐音中,人们不难感受到“宁死不屈”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风貌。而这种精神,不正是中华民族得以绵延不绝和在暂时停顿后又能重振国风的魂魄吗?
还值得一提的是《剑魂》。它与协奏曲《千秋颂》相连接,是巧妙的。可以说,《剑魂》恰恰是《千秋颂》最好的序曲。随着乐音的起伏,时而悠扬,时而激越,你似乎能感受到,在那奇异女子手持宝剑飞舞的美韵中,在那降龙伏虎的无敌气概中,在那除恶扬善的追求中,有多少豪情高扬,令人回肠荡气,品味无穷!作为乐曲曲目的衔接,《千秋颂》的序幕所显示的剑魂,实际上,就是祖国母亲之魂。《千秋颂》这部雄壮、深沉、气魄宏伟的乐章,在琵琶的导引下,有二胡和喇叭过渡,加以大提琴托底,又有响鼓、编钟为闪电、霹雳轰鸣等等的合奏,不能不说是民乐的一次重大革新。可以说,无论从它的内涵丰富性上看,还是从它的节奏变化的多样、曲调的和声等各个方面看,都已具有交响乐的境界。可以说,《千秋颂》中对中华各族英雄的礼赞,是从历史和现实中发出的强音,不仅显示了对民族历史的骄傲,更是对未来的自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