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当代意识与历史剧创作——新编历史剧《大河谣》的启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1-22
第8版(副刊)
专栏: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选评

  当代意识与历史剧创作
——新编历史剧《大河谣》的启示
李建民
以创作新编历史剧《大河谣》获得第四届文华大奖,并入选中宣部“五个一工程”而名闻全国的许一纬,是一位勤奋而又严肃创作的剧作家。在20多年创作生涯中,他在坚持创作高格调的、反映时代精神的艺术精品的同时,又能注意创作一批在群众中引起共鸣的雅俗共赏之作。
许一纬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告诉戏剧界:戏剧不必拿到史书前去对照,作家也不必把自己打扮成历史的代言人,而必须从当代意识的高度去探骊历史剧创作,找到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使作品具有时代精神;是写别人未曾写的题材,别人不这样写的人物,力求从历史的层面深入文化的层面;是以当代价值标准、当代人文科学和历史研究的新成果,当代文化背景和社会观念反刍历史典型;是以当代戏剧创作及表现手段的最新视角,来阅读历史、人物和事件,从内容到形式都来一个具有当代性的飞跃,满足当代戏剧观众审美需求。
许一纬在《大河谣》的创作实践中,注意领会到并且力求做到这一些。在题材的选择上,许一纬选择的是别人没写的,别人不这样写的新路子。《大河谣》写的不是烽火连天的战乱,也不是宫廷政治斗争,它没有刀光剑影、惨绝人寰,也没有宫闱惊变、危机四伏。它写的是古代中国人民治理黄河的壮举,与自然的斗争,是人民内部矛盾的层次,是对科学精神的捍卫,对人才的尊重。这样选材便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是当代的主旋律。
题材新,还得主题新,治理黄河,矛盾是多方面的,《大河谣》中有不同治河方案的矛盾,局部利益与全局的矛盾,教条主义与实践精神的矛盾,也表现了官场斗争的矛盾。在众多矛盾中,许一纬作了独特的选择,提炼出具有新意和强烈时代精神的主题:“清而不明害百姓,忠而不贤误国家”。这一主题在不拘一格用人才的今天社会,具有现实性很强的借鉴意义。
着力塑造一群新的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灵魂深处具有当代意义的思想。历史上于成龙是清代一著名大清官,他为官清廉刚正深受百姓拥戴,有天下第一大法官的美名。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呼唤清官虽仍具现实意义,但呼唤能率领人民群众以科学求实精神建设国家的清官更为需要。在以往的史剧中,清官忠臣始终是被歌颂的对象,在《大河谣》中于成龙这位清官忠臣却成了批判对象。清而不明,忠而不贤,固执己见造成的危害有时还更大更惨,我们的时代正期待着“清而明,忠而贤”的栋梁之材。
治黄专家陈潢是剧中的另一主要人物,从这个穷愁潦倒的“河伯”身上,可以看到中国知识分子的形骸、骨气。《大河谣》以丑角行当塑造这个善良正直的知识分子,准确生动地描绘了他的刚毅执著、坦然乐观的秉性,以及桀骜不驯的独立人格。悲剧人物以喜剧形象出现,内涵更深,特色更浓,使得他的悲剧性死亡更具震撼力。它让人们对一代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孜孜追求产生思索,反思,从而更加珍惜知识分子,珍惜人才。
               (作者单位:泉州市委宣传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