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为谁而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1-22
第9版(经济生活)
专栏:经济茶座

  为谁而歌
金犁
这两年,走了一些城市,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那就是无论城市经济发展快与慢,KTV(歌舞厅)的发展都很迅猛。家家歌舞厅较着劲似地比装修,比豪华,服务更是花样百出。然而到里面坐上一坐,就会发现,大多数的生意冷淡,每天能坐上三四拨客人就不错了。难道中国的百姓就那么不愿意娱乐,不想在工作之余去歌舞厅享受享受?如果真是这样,这两年为什么带卡拉OK功能的彩电音响销售额会成倍增长?立交桥下,公园里的露天舞场为何又人满为患,生意异常红火?
消费者之所以不敢对KTV问津,关键在于价格太高。一杯可乐二三十元,一扎啤酒四五十元,一盘水果上百元,小姐的服务费和门票还不包括在内。如果进了包间,一晚上不甩下两三千元您别想出来。这样的价码不用说平头百姓,就是那些中款、小款也被宰得受不了。当然KTV的老板们自有他们的小算盘,宰不住私人的,就宰公费这个冤大头。据辽宁锦州市纪委和公安、工商等部门的联合调查:每天全市至少有22万元公款用于夜总会歌舞厅,公费消费占夜总会收入的80%以上。
近些年,服务行业部分商家认为,要想赚钱,就得黑心、宰人。其实只要仔细考察一下国内外那些企业家,哪个不是靠智慧和苦干、靠好的营销策略,想尽办法降低成本,赢得大多数消费者支持而赚钱的?靠宰人赚了钱的毕竟长久不了,而且也为人们所不耻。
仔细算一笔大帐就明白了,如果只想赚一位顾客的钱,心黑点,宰狠点,获得的单位利润率是较高;可是如果客源少,把这点高利润用整个成本费用一分摊,利润就不再那么可观了,甚至可能赔本。反之,把价格降下来,从每位顾客身上少赚点,上座率高了,来的客人多了,利润一定比靠宰几个人可观。作为商家,不能不懂得,薄利多销是一个铁的经营法则。
造成高价宰人的另一认识误区是,许多商家开始经营,就没有把销售对象瞄准大多数消费者,只是定位在大款身上。他们认为,只要大款们松松指头,就能赚到大把的票子。殊不知当今的中国大款们毕竟是极少数,花钱买炫耀的款爷,这两年也越来越少。
当然,体制上的弊病也是滋养了KTV这种超前消费倾向的重要原因,试想如果真正从体制上制止了公款消费,那些宰人的KTV歌舞厅还能维持多久?
我们真诚地希望那些整天为客源发愁的KTV老板,能重新理一理思路,把眼光瞄向大多数消费者,这样才有可能从生意暗淡的阴影中走出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