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邮票为何跌破面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1-22
第9版(经济生活)
专栏:市场分析

  邮票为何跌破面值?
阿西
按一般常理,邮票因其本身有收藏价值,价格大多会随时间的推移而上涨,这样集邮者才会有积极性,邮票市场也才会兴旺。然而近两年来,几乎是每套新邮票一发行,就有人在邮市上以低于面值的价格收买,连一些被评上最佳邮票的纪念邮票和小型张也不能幸免。而这些邮票的跌幅大约在10%—30%之间。
邮票为什么会跌破面值呢?因为邮票印得太多了。邮票是一种邮资预付的凭证,它表现的是寄信人与邮政部门的合约关系。邮票的面值并非邮票本身的价值,而是寄信人要求邮政部门提供劳务所需的资费,它和车票、船票的性质是一样的。
而邮票一旦进入邮票市场就成为一种商品。邮票自1840年首先在英国产生以来,集邮就开始风靡全世界,成千上万人为此痴迷。出于交换邮票的需要,邮商和邮票市场也随之产生。这样,邮票就有了双重属性:第一是邮资凭证,第二是特殊商品。
根据这两个属性,一个国家一段时间内的邮票发行总量,应该与这段时间内信函业务总量及集邮者人数大体相等。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邮票逐渐消耗,邮票就会升值了。近几年来,我国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的发行量最少的是3000多万枚,最多的达二三亿枚,而去年的总量多达38.6亿枚;普通邮票因无计划印量,印数想必更高。而我国去年的信函总量是近70亿件,集邮人数不超过1700万。我国近几年发行的纪特邮票,由于发行体制的问题,几乎全部挤进了邮票市场,而不能在通信领域大量自然消耗。1000多万集邮爱好者,如何消受得了几十亿枚邮票?邮票面值不合理更加剧了这种情况的存在,邮票面值动辄1.6元、2元,小型张5元,这个档次在邮政领域的用途少而又少,加上面值偏高,集邮者更无力多买。结局只好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落到面值以下。
如果邮票量大大高于信函量的话,以固定的信函量去平均,每枚邮票所代表的劳务就减少了,表现在经济关系上,邮票就低于面值。然而,邮局因有规定的邮票销售任务,并且根据内部结算办法,即使将邮票价抛售,卖方仍有利可图。因此普通邮票低于面值出售也就不奇怪了。
邮票低于面值出售,危害巨大。最近邮电部发出紧急通知,严禁低于面值出售邮票,并开始着手改革邮票发行体制,将中国邮票总公司的邮票印制发行权收归邮政司,新发行邮票一律在邮政窗口出售,一年后转入市场。邮票发行也将进行增套减量的调整。
邮票“生产过剩”而导致集邮市场发现的新问题表明,市场经济规律是铁面无私的,不尊重它就会受到惩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