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沙原上的春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3-03
第5版(文学作品)
专栏:

  沙原上的春天
刘成章
这儿,万古苍凉天地间,曾经演出过人猿相揖别的壮剧。在其后十分漫长的年月里,它森林茂密,水草丰美,养育了我们的无数祖先。秦汉之际的耕牧、征战、宴饮等诸多场景,辉煌了我们的历史,至今令人遐想。其后,也许在唐吧,它逐渐被荒沙掩埋了。美丽和富饶,随之被荒寂所替代。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日子过得实在够凄惶了。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外部世界珠光宝气,灯红酒绿,可是这儿依然缺吃少穿。来到靖边县的一片沙原,一个叫做杨畔梁的村子,眼前展开的完全是一幅贫困图。真是穷到骨头上了,穷得等不及羊绒长长、女子长大,就卖给人家了。村里本来有38户人家,为了生存,先后有4户抛下了祖宗的坟茔,含泪迁往他乡。然而,就在这剩下的34户里头,居然挺着30条光棍!太阳落山,应该是吃晚饭的时候了,可是在这儿,人们全都早早地钻进被窝里去了。钻进被窝为的是能够省下来一顿饭的粮食……人们呀!什么时候才能熬出这苦日月呢?
一日,人们忽然想起了姚加元,想求他帮着找找致富的门路。怪了!有人说,姚加元只是县地方公路管理站的站长,找他有什么用呢?不!别看他官儿不大,可是由于他带领着全站几十号工人,在短短的几年间,艰苦创业,拚死奋战,破天荒修通了许多乡间公路,为老百姓谋来了巨大利益,加上他密切联系群众,他成了整个靖边县最有威望、最有名气的人物。
见过姚加元的人都说,这个人浓眉大眼,粉白脸膛,爱说爱笑,干事喜欢雷厉风行,浑身透着豪爽之气。他心里藏不住什么,是个直杆子性格。别看他是个司机出身的粗人,他枕头边却常常放着科学书籍,经常钻研到深夜。他的学识水平,起码抵得上一个理科大学毕业生。这样,人们更加迫切地想找找他了。
姚加元整年东跑西颠,很难找。但终有一天,他的胳膊被杨畔梁的村长拽住了。姚加元尽管忙得不可开交,可是他望着穿得像叫花子般的村长,动心了。他说:“这个忙我一定会帮的。你放心回去吧,过两天我就来。”
不料第二天一早,姚加元就来了,他骑着被当地人戏称为“黑叫驴”的摩托车,嘟嘟吼着,在村头扬起一股黄尘。乡亲们满指望姚加元一来,就会想出法子的,可是姚加元和大伙座谈了一个上午,还是毫无眉目。原因是村里除了一些勉强可以长庄稼的烂地之外,什么资源也没有。连树都没有几棵。姚加元皱着眉头吃了饭,思谋着这儿水太缺了,没有一分水地,就先帮他们打几口井吧。他说出自己的想法,由村长陪同着,去村子周围寻找能够打井的地方。刚走出二里路,姚加元望着一道沙梁,忽然两眼放光,飞跑过去,伸手抓起一把沙子,激动地喊叫:“有了!有了!”村长莫名其妙:“有什么了?”姚加元的脸膛就像喝了酒一般地绯红,他说:“遍地都是钱,看你拈不拈!”村长更不懂了,眨巴着眼睛:“你说甚?”姚加元说:“你看这沙子!多好的沙子!黄米颗一样!我看,八成是上好的工业用沙。”姚加元凭着他平时学到的科学知识,断定这沙子大有用场,他信心十足地带走一袋,让乡亲们静候佳音。
不久就传来消息:经科学鉴定,这杨畔梁的沙子,完全符合工业用料标准,而且超标了,是优质的。在靖边县内外作业的长庆油田钻井队,曾经跑遍大小沙原,都没有找到这样的沙子。
杨畔梁一夜之间神气起来了,成了拥有宝贵资源的富庶之乡。姚加元从公路管理站的帐号中,一下就给他们拿出20万元,修通了公路,架设了高低压电线,打了两眼机井。只几个月时间,到1993年5月,一个规模宏大的沙场便正式投产了。乡亲们都成了沙场的工人。机井除沙场使用外,还灌溉农田,人均实现了一亩水地。人们的生活很快过得像个样子了,村里到处飘荡着酒肉的香味和欢声笑语。更引人瞩目的是,唢呐常吹,花轿常闪,村里的30条光棍,一个一个娶来了花枝招展的俊婆姨。而姚加元这时拿出一本化学书说:“从书上看,咱这沙子还可以烧耐火砖,制造玻璃,制造电用瓷瓶。”看来,姚加元又在给乡亲们谋划更美好的前程了。
(作者单位:陕西省作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