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为首都创造良好交通环境——访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局长陈泽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1-22
第10版(法制纵横)
专栏:

  为首都创造良好交通环境
——访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局长陈泽民
新华社记者邹爱国牛爱民
肩负首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重担,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陈泽民心头油然而生。
今年年初,做了8年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副局长的陈泽民,挑起了局长的重担。陈泽民面对的是:一些严重的交通堵塞状况,接踵而来的各项紧急任务……
与北京交通打了41年交道的陈泽民,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全身心地扑在首都的交通管理上。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一整套搞好首都交通管理的良策:建设一支训练有素、强有力的交警队伍;严格执法,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驾驶人员的教育,从根本上控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陈泽民给我们介绍了这样几组数字:北京机动车去年净增10万辆,今年上半年增加了5万辆,总数已经达到78万辆;非机动车目前已达近800万辆。除此之外,外来人员与车辆不断增加,也带来一些不安全的因素。现在每天进出北京的外省市机动车有3万辆,在京滞留的有4万辆。这都大大增加了首都交通管理的难度。
“首都的地位决定,北京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和秩序。”陈泽民说:“搞好交通宣传教育是根本,严格执法是关键。”
陈泽民介绍说,中央领导同志、公安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对北京的交通历来都很重视,并对加强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工作等都作出过具体的指示。据统计,1990年至1993年4年间,北京市交通民警共纠正各种交通违章3856万余起。大家反映,北京的交通民警管得严,北京的司机比较守规矩。
陈泽民向记者提供的资料表明,自1986年开始,北京的机动车、非机动车数量每年都在递增,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连续6年递减,1985年一年死亡人数高达759人,1991年死亡442人,6年累计减少死亡1306人。1992年虽然死亡人数比1991年增加了55人,但是1993年又减少了15人。
面对日益复杂、难度愈来愈大的城市交通管理,陈泽民提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挥优势,继续贯彻“三长”责任制,抓好队伍建设,切实解决交警数量不足和工作繁重等困难,加强交通民警执法的严肃性,同时开展“我是首都驾驶员”的活动,进一步增强交通安全责任感,提高交通参与者的整体素质。他认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应从小学生抓起,使全社会树立现代化交通意识,人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为首都创造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而努力。(附图片)
陈泽民在疏导交通。 刘英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