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我国人民膳食结构和营养健康现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1-22
第11版(保健)
专栏:

  我国人民膳食结构和营养健康现状
阎怀成
从武汉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总结会上获得的资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群膳食结构和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但仍然是喜中伴忧。
一喜是坚持了以谷类和蔬菜等植物为主和适当辅以动物性食物的传统中国膳食结构,既有利于我国人民的健康,也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可能。从调查结果推算每标准人,年人均摄入谷类160公斤、薯类32公斤、豆类4.1公斤、肉禽类21公斤、水产类10公斤、蛋类6公斤、奶类5公斤、植物油8公斤、蔬菜114公斤、水果18公斤。除豆类、蛋类和奶类外,其他类食物已达到或接近中国营养学家们提出的我国人民2000年膳食结构和食物消费量目标。
二喜是主要营养素和热能摄入量足,来源合理。我国平均每标准人每日热能摄入为2328千卡,其中蛋白质68克,脂肪58克。热能的来源12%来自于蛋白质,22%来自于脂肪,66%来自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来源中24%来自于动物性食物和豆类,脂肪的来源中植物性脂肪占60%以上,这是一种良好的趋势。
三喜是膳食质量明显改善。与十年前的1982年调查结果相比,谷类食物摄入下降12%,薯类下降64%,而奶类增加了58%,蛋类增加66%,深色蔬菜增加12%,鱼虾类和植物油增加一倍多。这一变化说明膳食构成趋于多样化,更利于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
四喜是人群的健康状况明显提高。儿童的身高、体重明显增加。以6岁组男童为例,1992年比1982年调查结果城市儿童身长增高4.6厘米,农村增高4.0厘米。体重城乡分别增加2.4和1.2公斤。成人的体质指数城乡都在21左右,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标准20—22之间。
一忧是城乡差别没见缩小。从食物消费情况看,农村比城市每日多摄入谷类82克和薯类62克,而动物性食物摄入却比城市少摄入140克,水果少48克。三大营养素中的蛋白质城乡差10克,农村人群蛋白质摄入只达到我国推荐标准的85%。蛋白质的来源中优质蛋白质城市占45.5%,而农村只有17.2%,离我国营养学家提出的动物性食物及豆类提供的蛋白质占35%的目标相差一半。无论城乡维生素A、核黄素和钙的摄入都不足,仅占供给量标准的一半多一点。
二忧导致“富裕型”疾病的营养因素突出。大量资料告诉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糖高盐高脂肪的“三高”膳食、精神紧张以及缺乏体力活动易患“富裕型”疾病。本调查表明,在城市脂肪的供热比为30%,已超过我国营养学会建议的20—25%,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高限值30%。在一些大城市超重儿童已达8—9%。北京、天津、上海成人体质指数平均在22以上,北京的青壮年中超重者占30%。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