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成分输血——输血史上的一次革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1-22
第11版(保健)
专栏:

  成分输血
——输血史上的一次革命
张伯龙
输血作为一种有效的、有时能挽救生命的支持手段用于临床治疗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血液含有许多成分,各具不同的生理功能。但传统的输血方法是不管病人实际需要何种血液成分,均一律不分青红皂白地输入全血。实践证明这一作法存在不少弊端,如无法集中快速地补足相应缺乏的血液成分,因而疗效差;输入某些不必要成分后易出现不良反应;并造成血源的浪费。鉴于此,以更符合科学的血液成分输注代替全血输注已成为普遍的要求。随着血液成分分离技术的进步,从本世纪60年代起成分输血用于临床实践终成现实,并已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形成当今国际上输血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标志着输血史上的一次革命。
所谓成分输血,就是将血液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开来,分别精制成高纯度和高浓度的制品,然后根据病人的具体需要给予相应成分的输血方法。血液成分包括血细胞、血浆、血浆蛋白等,血细胞又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各种成分有其特殊功能,所以每一种血液成分制品都能针对性地治疗一种疾病。
成分输血的优越性很多。首先针对性强,病人缺少血液中的哪种成分就给输注哪种成分,从而疗效显著提高。其次由于通过使用血细胞分离机单次采集一个献血员的特定的足够血液成分以供一个病人输注,进而明显减少了因病人同时接受多个献血员的血液而引起的输血反应,并能减少肝炎、艾滋病等疾病的传播机会以及因输入大量全血所致的心力衰竭等副作用。此外由于一血多用,各取所需,从而具有增加供血数量、节约血源、经济实惠的特点。
成分输血主要有红细胞输注、粒细胞输注、血小板输注以及血浆及其衍生物输注四种。
成分输血临床使用的广泛程度已被世界各国列为衡量输血技术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志。本世纪80年代末及90年代初,欧美、日本等国家中成分输血已占总输血量的90—100%,韩国、港澳地区及台湾为50—77%,而我国统计的几个大中城市只占19%。究其原因固然与成分输血技术及设备尚未普及有关,但存在于临床工作者及广大群众中对输血的陈旧观念也亟待扭转,以便能使我国的成分输血事业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