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浅谈介入放射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1-22
第11版(保健)
专栏:

  浅谈介入放射学
张金山
近20年来,放射线医学随着“B”型超声、CT、磁共振成像及数字减影等大型计算机化设备和技术的引进,一门新兴的学科——介入放射学(Inter Ventional Radio logy)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飞快的发展。医生利用上述先进设备,借助不同种类的导管、穿刺针及活检针,在完成精密诊断的同时,对病变进行介入治疗。换句话讲,介入放射学是把放射医学技术不仅用于疾病诊断,而且用于临床治疗的一门新学科。由于它对人体损伤小,仅仅通过导管等器械就能对病变局部进行治疗,因此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介入疗法一般分为两大类:
经皮经血管技术:
较有代表性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化疗及栓塞。如肝癌,可将特制的导管直接经皮肤插至肝癌的供应血管,并通过这条血管向肝癌局部注入抗癌药,使肝癌局部抗癌药的浓度明显增高,达到杀灭癌细胞的目的;其后通过导管注入一种称作栓塞物质的药物,把血管堵塞,使癌肿最终缩小乃至坏死。除了肝癌外,中晚期肺癌、肾癌等恶性肿瘤、难以控制的急性大出血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治疗。各种血管狭窄甚至闭塞性病变,可以用介入治疗的方法使其开通。开通的方法有球囊扩张法、局部旋切、旋磨等。如疗效不佳,还可以在局部开通后放置一个金属内支架,防止其出现再狭窄,从而达到永久性开通的目的。近年来刚刚问世的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则是对肝硬化晚期门脉高压引起大出血的病人进行的肝内门脉与肝静脉这两个不同系统血循环的开通,使增高的门脉压力降至正常,这是防止因门脉压力过高,导致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一种新方法。
经皮非经血管技术:
包括经皮活检技术,可对肝、肺、颅脑、甲状腺、胰腺、脾、肾等多部位进行活检,国内报道经活检诊断正确率达89—95%。其适应症已从恶性肿瘤进一步拓展到炎症性病变,并且有可能对局部细菌学的性质做出诊断。
另外在治疗方面,目前国内已开展肝、肾囊肿穿刺引流及硬化治疗,肝、肾周脓肿的抽吸引流,椎间盘切割术,食道狭窄扩张术,梗阻性黄疸的胆管内支架引流术,肝癌的无水酒精直接注入等均属经皮非经血管技术的范畴。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由于它对人体损伤程度小,术后恢复快,一般价格不高,所以正逐渐被广大患者所接受,相信随着介入放射学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将会更多地造福于我国广大的患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