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要学会应付挫折情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1-22
第11版(保健)
专栏:

  要学会应付挫折情境
张伯源
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障碍,甚至遭受失败的结局而无法实现既定的目标。所谓挫折或挫折情境就是指人们在遇到上述情况时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反应和紧张状态。 
人们为什么总是难免于遭遇挫折情境呢?这是因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总是无时无刻不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现实和个人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使人们的动机和目标得以实现的可能性往往受到很大的限制。因而对每个人来说,挫折和失败也就在所难免。然而,怎样正确对待和处理挫折情境,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免于失衡,避免陷入精神崩溃,这可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心理素质坚强的人,能忍受严重的挫折,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在哪里跌倒、受挫,就在哪里爬起来,自我振作,再接再厉;但心理素质较差的人却稍遇挫折则束手无策,或逃避现实,或意志消沉,颓丧不已、一蹶不振。
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应付挫折呢?
要不断锻炼和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学习和提高耐受挫折的能力。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能在生活经验中体验到挫折是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现象,不应逃避,而要面对现实。不仅要能忍受挫折失败的后果,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克服困难、超越障碍,从而平息挫折情境。一个人应当从小就有机会经受这种锻炼。在家庭或学校里,父母与教师不仅要教育儿童有意识地容忍和接受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挫折情境,鼓励他们发挥在挫折失败后还能再接再厉、绝不气馁的精神;同时也有必要提供适量的挫折情境以锻炼儿童的挫折耐受力和克服困难、跨越逆境的能力。
要正确对待挫折。所谓挫折就是不成功,就是失败。既然在人生道路上因客观环境和社会关系的纷繁复杂,或大或小的挫折失败对谁都是难免的,这样,挫折就并不可怕。相反,如果正确对待,把挫折看作是一次锻炼和考验的机会,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那就会使我们变得更清醒、更冷静、更实事求是,进而从挫折情境中吸取有益的经验教训。曾有位化学家,在发明一种叫洒尔沸散的药物时,连遭600多次的失败。但他并不灰心气馁,而是一次一次地总结经验,坚持不懈,终于在进行到第606次试验时取得了成功,该药因此定名为“606”。
要树立起远大的生活目标。一个具有远大生活目标的人,就能经受眼前种种小的挫折与失败,而不致失去前进的动力,从而取得最后的成功。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可以说明这个问题的故事。汉代名将韩信为了日后大展鸿图之志而甘受胯下之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要善于灵活应变,及时而理智地实行动机和目标的转移。就是说在通向原定目标的道路上遇到无法克服的障碍时,如能灵活应变,及时转变动机和目标,就能避免产生挫折情境。汉代杰出史学家司马迁因触怒汉武帝而遭受残酷的“宫刑”。但他并没有因此而绝望轻生,相反把刑辱置之度外,奋发图强,潜心著书,经过14个冬春,终于写成了巨著《史记》,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历史和文学遗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