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拉袖子”之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1-23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征文

  “拉袖子”之外
潭健
或许因为我们的祖先在文明的旅途上是靠象形文字起家的,国人指事状物特别擅长形象的比喻。比方某事要提前打点招呼曰:“吹吹风”;对某事采取比较缓和平稳的解决办法曰:“软着陆”;明星荟萃登台演出曰“亮腕儿”。诸如此类,其生动逼真之状可掬。
近日在某一新闻媒介忽然又发现一个形象的说法——“拉袖子”。大意是说某单位党委一班人,为了做好工作,杜绝官僚主义,多年来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做法“拉袖子”——关键时刻相互提个醒,防止工作失误。据说这种做法还真管用,党委一班人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拉袖子”这一形象的比喻,确实令人耳目一新,但“拉袖子”的作用究竟有没有像上面所说的那般神奇——真人不说假话——我是很有些存疑的。倒不是不相信该单位的工作委实做得好,只是对片面夸大“拉袖子”的作用这一点不敢苟同。应该说“拉袖子”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工作方法,它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场合等条件下,偶尔或许也能管点用,但多数时候靠不住,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如果遇上刚愎自用之辈,“拉袖子”的还可能因此倒霉。
“拉袖子”靠不住,什么途径靠得住?历史的和现实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只有一个答案:制度。邓小平同志早在一九八○年发表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就专门强调了从制度上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他说:“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最近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强调“特别要注重制度建设,以完备的制度保障党内民主”,要坚持和健全组织生活会制度、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要完善党内监督制度等。
说“拉袖子”不及制度管用,是因为拉拉袖子挤挤眼,踩踩脚摇摇头,这类临时性举措,把“宝”全都押在被拉者身上,一切将随被拉者个人的品性、好恶、功利等因素变化,随意性很大,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正规途径。制度的优越性就在于能超越以上因素的影响。健全完善制度,把包括“拉袖子”等在内的一些有一定效果的作法系统化、制度化,使各项工作纳入照制度办事的轨道,应该说是当前加强党委一班人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重要途径。制度的权威一旦树立起来,一切问题可以通过制度加以解决,也就无需“拉袖子”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