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水都的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1-22
第12版(副刊)
专栏:

  水都的环
黄咏梅
孔子面对浩淼的长河,曾发出千古之慨叹:“逝者如斯夫!”今天,倘若老夫子面临这一场气势汹汹的洪水,还会那样从容地感叹时光的匆促么?孔子昨日的水,残酷得酸楚,因它流淌了岁月;今日的水,同样残酷得酸楚,因它流离了家园。然而,在洪水的荡涤中,水都的人也荡涤着自己的灵魂,用智慧用爱心编织出一个个光环。这一个个光环,圈住流离失所,把城从水囚中释放出来,把女娲与精卫从传说中幻化出来,把大禹与李冰的灵魂从洪水的旋流中升腾起来。
最古老的一环,是最不起眼的一环。它是一个斑驳的铁环,固扎在梧州水都的古屋,在河堤路在桂林路在五坊路……的民房上,有的挂在屋门前,有的挂在窗子下。环,何用?水城自有水城的活法。“大水漫街,宅皆安固铁环,以系舟船……”自古以来,以环系舟,便系住了滔滔洪水里的家园。以环系舟,以舟代步,以舟代替昨日穿梭的“的士”。而且洪水中的舟似乎比“的士”还逍遥,它能穿街过巷,甚至可以穿过窄窄的胡同小巷,直把人送到自家的窗口。用铁环拴紧了舟,人便可以从容地越窗而入。为了便利受洪水困住的人家,有的舟还特意装上肉类、青菜、干粮以及日用品直接送货上门。用环系住舟,便也做起了水上经营。洪水关住了门,却关不住舟,关不住生活。莫非是那些摇橹的岁月又回来了么?这一个个拴舟牵船的铁环,往日那样不起眼得几乎被人忽略,今日却显示了它那古老的智慧结晶,人类抵御大自然的力量。这一环,因古老而遗忘,又因洪灾而显眼。在中央电视台的《正大综艺》看到它们时,透过屏幕,心中泛起的却是痛楚的力量,是历史的呻吟抑或是生命的挣扎?它们拴住了多少次洪峰,它们还将拴住多少次洪峰?未来不可预知,但只要智慧永恒,力量永恒,人与家园便永恒!孔子的“逝者如斯夫”,在这一环环随波浮沉中,感慨出不同的意义。
水都的环,智慧的环,在洪潮中环与环的撞击,闪出火光发出震浪撼波的铿锵声。在飞机场上,迎接朱镕基、邹家华副总理的慰问,水都的手与党中央握成了一个环,目光触着水城的伤痛,热泪一环一环地稀释了这一城的浊水;自港澳各地的救济物资盖过洪峰,送到受灾人民的手中,一环一环地连接了民族的血脉;人民子弟兵英勇抢救受困的工厂、企业、家园、市民,洪流中圈起一个巨大的绿色的环,圈住了生命圈住了流失;广播电台那一环环永不消失的电波,无时无刻不在激荡着水都人的心,震慑住洪水的肆虐;各企业各单位,各家各户,在这气势汹汹的洪魔面前,手牵手,牵成了一个又一个力的环。水涨人高,水都人用生命的环作舟,永远驾驶在洪灾之上,漫过历史的滔滔水位。水都的环,又连接了过去与未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